【听讲座】5位长江学者话现当代文学:放开眼光,自己去取
日期: 2017-04-13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陈仕玥 张贾钦云)百年前的今天,新文学迅速发展。在《新青年》阵地上,奋发的青年以救国为己任,积极吸取西方知识,寄热血于笔端。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直言:“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月7日晚,七位现当代文学专家做客我校,与在座近百名学子共话现当代文学史。

  审视新文学:“从边缘化到经典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刘勇提出五四新文学从边缘化到经典化的问题。在五六十年代,现当代文学是显学。而如今弘扬国学的大潮下,古代文学走向舞台中央,现当代文学退居舞台的边缘。

  “传统是相对动态的,不能永远把传统或古代确定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新文学也有自己的传统。”刘勇提议,如今是建构五四新文学经典价值的时机,五四新文学已有百年的历史,足以建构出它的学术传统。

  同时,刘勇也提到:“走向经典化的现当代文学史,将会越写越薄。” 只有把该丢弃的丢弃,才能形成经典化。

  而谈到不稳定的当代文学入史作评论是否恰当时,王彬彬则引用“当代文学是运动中的美学。”他认为,为还没有定数的当代文学作评论的确需要勇气,但文学不存在终极真理,每一种文学观应当并列而存,真正的认识取决于个人的观点。

  鼓励多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史”

  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王彬彬感叹如今学生阅读太少。“上课提问左翼作家叶紫的作品,学生除了《丰收》答不出第二个。”他坦言,学生仅仅只是知道文学史,而不去真正阅读文学作品。

  他认为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否定现代文化。“对现当代文学的热爱不应为时潮所动。文学史首先是文学作品的历史,再是文学思潮的历史。”因此多阅读作品,经典作品更要反复读、精读。

  中国现代文学馆博导吴福辉也认为,眼光是在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而文本解读的关键在于提高阅读能力。他曾让学生根据王瑶先生一部书的注释,找出提及的所有书籍,统计下来足有百部。“形成自己的阅读史,就需要读出个人感受,发挥联想,善于质疑。”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则从培养语感的角度,畅谈阅读。 “反复读一本书,能吸收作者的语感”。他认为,阅读有“三讲”,要知道作者讲什么,怎么讲,讲得如何。

  寄语大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取”

  如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包含的内容越发复杂。面对各式理论与海量的资料,郜元宝提议:“要养成选择意识,自已去拿。”

  西南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王本朝跳出文学,立足社会,谈到了媒体选择意识。“如今一打开手机,面对各式媒体的信息,我们要培养一种媒体的选择意识。”他坦言,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判断去选择。

  针对论文选题,西北大学教授、博导周燕芬提议,每一个作家都可以选择,“重要的是,进入文学之门以后就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文学爱好者,要从研究的作家口中说出自己的话”。

  在如今的中学课堂里,为了应付考试,现代文阅读的参考答案已被当做理解文本的标准。对此吴福辉认为,“脱离参考答案说明对阅读的理解已达一定境界,但对于程度低的人来说,它只是衡量标准。” 他举例说道:“北大开始反对研究当代文学,但后来许多当代学者写出漂亮的文章,这时我就渐渐觉得这是可以研究的,毕竟世上不确定的事太多了。”



编辑: 张玲珑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