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在坦桑尼亚举行
日期: 2017-07-15 作者: 供稿单位: 非洲影视研究中心


       7月8日—10日,第二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举行,论坛由我校非洲研究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和《当代电影》杂志社、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组委会(ZIFF)、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等主办,我校非洲影视研究中心承办。



        7月9日,“第二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正式开幕。驻坦使馆公使衔参赞苟皓东、桑给巴尔总统府部长侯·伊萨·加乌(Hou Issa Gavu)以及六十余名中非影视学者出席开幕式。桑给巴尔电影节主席马丁·汉杜主持开幕式。



        苟皓东在讲话中表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中非影视交流与合作为中非之间的民心相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影视剧既丰富了非洲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非洲人民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了解。苟皓东还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中坦文化交流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加乌表示,中国与非洲相隔万里,但中国影视剧拉近了中非人民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与友谊。希望通过中非尤其是中坦之间进一步加强影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非洲国家影视制作水平,丰富非洲人民的文化生活。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纪录片《我从非洲来》举行了首映式。该纪录片由我校非洲影视研究中心制作,共6集,以纪实的手法,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视角纪录了当代非洲人在中国义乌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与会嘉宾与学者热烈交流,充分肯定了该片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中非文化交流的意义。


        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认为,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的拍摄对象非常丰富,视角也比较独特,呈现出来了一种展现在中非交往中的文化生活冲突。我校景秀明教授认为,这是一部给非洲人报平安、记录中非友好交往、有社会情怀、有纪录艺术追求的纪录片。


        导演张勇、和丹还与中非学者展开了有关创作的对话。


        在专题研讨环节,国内外学者紧紧围绕“中非关系与影像记录”的论坛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马丁·杜汉以《中国与非洲:文化外交作为社会经济投资》、张勇博士以《另一种“拉菲克”——中坦影视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为题作主旨发言,陈旭光教授以《中外电影受众的“视野融合”与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浙江大学范志忠教授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当代电影》副主编张文燕以《从类型片看中非影视合作的前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师温森西亚以《中非影视合作:成交还是不成交》、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岩博士以《非洲孔子学院与影视艺术》、非洲影视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和丹博士以《跨国空间中的身份协商:尼莱坞与在华非洲侨民》、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景秀明教授以《非洲形象的“中国制造”——新世纪以来非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分析》、黄宝富副教授以《非洲生态纪录片的叙事伦理》等为题展开交流,与会学者积极参与,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7月10日下午,论坛举行闭幕式,驻桑给巴尔总领事谢小武在致辞中希望中非媒体充分利用论坛的平台和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影视节目制作、播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双方观众提供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让中非人民通过影视作品更加了解对方、真正喜欢对方,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非洲研究院副院长陈明昆教授致谢词,他感谢各方对于“中非影视合作论坛”的帮助和贡献,他说,以前视野上“错失”非洲、现在“迷失”非洲,未来思念非洲。



       此次影视论坛吸引了大量当地主流媒体,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对该论坛作了全程报道并采访了张勇博士。


        据了解,我校非洲影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年底,并举行首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两年来,中心致力于打造集非洲影视研究、中非学术交流、非洲影视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