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17年10月15日讯(记者吴霞)今年6月,由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学者合作撰写的《江南城镇通史》(精装·七卷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据悉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区域城镇发展通史。为深化江南城镇与社会史研究,10月14至15日,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江南城镇通史》发布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高端峰会”。
在中国城镇发展史上,江南地区是我国最早产生城市的地区之一,地位特殊。更重要的是,江南的城镇发展水平长期走在全国各地前列,既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又在许多方面具有典型意义。“江南城镇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最有生机,最有故事的地方。”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熊月之说,“《江南城镇通史》的出版无论对学界,还是对社会都有很深影响,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等,都有重要价值。”
据悉,《江南城镇通史》分为先秦秦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前期、晚清和民国七卷,考察了从史前时代到民国时期江南地区城镇起源、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江南城镇的活动形态与特点,揭示了江南城镇的发展道路及其与区域社会的关系,总结了江南城镇的基本特色和历史价值。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齐书深进一步介绍,200余万字《江南城镇通史》的撰写始于2007年,历经6年的时间,到2013年基本完成,正式进入编辑出版流程。随后成功入选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中国城镇化过程加快的当下,江南城镇史是一个具有现实关怀的论题,也是一个可以促进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论题。齐书深说:“通过历年来的文化积累和传播工作,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区域文明的挖掘与传承,以出版为平台,不仅仅是在保存一份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编写、出版的过程中,提炼出符合当代发展的元素,并加以改造和提升,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使传统文明能够跨越时空再度发挥作用。”
与会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分的,因此出版《江南城镇通史》的现实价值不言而喻,有助于推动基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理论构建和前瞻性思考。作为迄今为止中外学术界第一部对江南城镇发展历史作系统考察和分析,并将城市与市镇视为同一体系的专门性通史,《江南城镇通史》对江南文化乃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张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