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附中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陈亚利名师工作室授牌成立
日期: 2020-11-18 作者: 供稿单位: 附中

为了推动教师发展,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11月10日,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陈亚利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在浙师大附属中学举行。



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基本情况,并强调学校始终将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他指出学校有一套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让教师心中有爱,即“爱金华、爱教育、爱学校”;二是让教师立足学校、立足课堂,打造生命课堂;三是让教育成为职业,更成为事业。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授牌仪式作为支点,秉持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全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发展,并以此带动学校教师教育发展,继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与全社会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罗容海介绍了国培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名师领航工程的办班目标和宗旨,指出“国培不仅仅要培养老师,还要培养造就教育家,来引领教师的成长。他高度赞扬了名师们的专业和能力,强调了作为名师领航班学员的重要精神内涵,即引领示范、雪中送炭、促进发展,并希望以此更好地引领工作室的成长,影响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卢真金表示,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教育建设,本次授牌仪式是正当其时、顺乎其势的。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工作室要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专业发展的孵化器、学科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二是工作室要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共同体,为浙派教育的养成提供附中经验;三是成员利用好平台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升,成为“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表达了对各方支持与重视的感谢,并提出领航名师应是优秀的“四者”,即有情怀的坚守者、有深度的思想者、有高度的实践者、有颜值的引领者。她还希望借助国培领航工作室的平台,共同搭建浙粤两地的名师队伍建设的合作桥梁,造福两地的中小学教师。



工作室成员代表、磐安二中申屠兴山校长表态发言,表示大家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认真履行工作室成员职责,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要求自己,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所在学校和区域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工作室主持人陈亚利老师分享了她成立工作室的初衷,“让优秀的教师进入工作室,让进入工作室的教师更加优秀,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辐射带动一大片。她指出,名师领航工程自2018年5月启动以来,国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意义愈发突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俨然成为时代的呼唤。作为领航名师,理应走在时代前面,学高身正,勇于担当,努力“名”副其“实”,在示范引领、灵魂碰撞中,实现从一个人的发展到带领一群人的成长,让这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在今后岁月里一起做有温度的事情。


11月9日至11日,陈亚利名师工作室新学期第一次集体研修活动如期举行,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大基地学员和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应邀做了《齐心协力持之以恒,打造中非合作的金华高地》的专题讲座,系统而全面阐述了金华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这一核心命题。刘鸿武从非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出发,介绍了非洲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非洲文化的特征和发展潜力。就如何打造中非合作的金华高地,刘鸿武表示,金华市是省级“中非人文合作交流示范区”,以文化促发展,文化促经贸,文化促政治互信,是金华与非洲合作的最大特点。“金华中非文化交流园区”的规划项目,在以特色化生长实现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同时,也为金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空间。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教授做了题为《从输入为本到输出为本:课堂教学的范式变革》的讲座,重在厘清四个关键概念,即核心基础、思维课程、输出为本、范式变革。王红从中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聚焦面向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创造力元素。当前我国教学范式的特征主要呈现为输入为本,教学实践依然是知识输入占主导;学生负担依然沉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然薄弱。在她看来,培养高阶思维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要从问题引入、输出倒逼输入、重视学生输出等方面进行课堂改革。


浙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克俭教授从“艺术有用吗”这一哲学话题切入,深刻又生动地诠释了民族声乐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系统梳理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作品。讲到兴起时,郭教授还亲自弹起钢琴示范。讲座间隙,他邀请了音乐学院的青年音乐家表演了西洋乐器、民族器乐及唱法,让听课教师近距离感受了民族声乐的魅力,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浙师大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志辉教授主讲了《当前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讲座伊始,赵教授特别指出现实政治与历史缘由的深度关联,并从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出发,分析说明当前中美关注进入了一个长期和全面战略竞争、在议题上的合作和局部对抗的新阶段。他从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利益冲突以及双方的认知差距等角度系统分析了这一局面出现的缘由。


本次活动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修特色,在浙师大附中智慧教室开设了两节优质高效的浙派新教材教学示范课,以回应陈亚利倡导的“追求简深的思维课堂”的教育教学思想。



陈亚利老师的《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是一节心中有“人”的历史课。本课基于学生已掌握知识和经验,选取以一贯之的原始史料,设置层层推进的问题链条,从而统摄、勾连清朝前中期的相关史实;请学生结合地图设计问题,将任务输出为逻辑起点和行为归宿,在过程中促进知识的输入,实现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建构;以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为时空尺度,分别对准噶尔部问题、清朝内外危机、“中国”与中国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让学生的学科思维更加深刻。



工作室成员张胜平老师《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主轴,以两次鸦片战争比较链和课时学习任务链为线索,内聚耦合,呈现出“一轴双链”的双螺旋结构。比较链,即在“同与不同”的比较中,推动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后相关史实及其内在逻辑;任务链,即通过聚焦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问题递进性和设置思维冲突等方式,让学生学科能力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的循环中螺旋上升。


课后,陈亚利主持论坛交流,学员之间展开了即时的思想碰撞。示范课以思维课堂、深度学习、高阶思维、输出为本为主线,遵循学生规律、学习规律和课堂管理规律,旨在提升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辐射影响更多的教师,满足听课需求,浙师大附中还通过B站,全程在线直播两节课,引起多方关注与讨论。


编辑:赵菡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