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老师最后的时光里,我一定要为国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3月31日下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永康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浙师大89级校友麻成广回到浙师大,为数计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住一起——我的脱贫攻坚小记”的讲座。数计学院同学为其送上鲜花、相片等心意。
习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语音刚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作为有幸参加大会的脱贫攻坚人,激动之心久久不能平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中国人民了不起,中国共产党了不起,这种伟大壮举彪炳史册!”他与全体师生回忆起那个澎湃的时刻,并讲述自己远赴四川理县助力教育攻坚的心路历程。
谈及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先前的教育发展情势,麻成广说到:“2008年以来,无人裸分考上本科。”为响应国家“教育脱贫”的积极号召,他“先斩后奏”,不顾劝阻,毅然前往理县这一曾受到汶川大地震破坏的“教育荒漠”。
初到理县,麻成广立刻着手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亲自家访。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他“打趣”道,“当年红军至少吃了阿坝州二十多万头牦牛,带走了阿坝州七千多人口,您就是来替党‘还账’的!”然而在这个上本科全凭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小城,还清这笔“帐”绝非易事。
“我要做的就是重塑理县在家门口考上大学的自信!”麻成广回忆到,理县教育事业上矛盾突出:“理县的教育环境留不住人才”,少有青年教师持续任教,留任教师易陷入安逸的怪圈;当地学生基础薄弱,却用着高考名校衡水中学的教辅书。
麻成广当即与地方教育局协商,“要让理县的教育环境更加留得住人才”。他秉持“民族团结是第一政治”的信条,建立每周一考制度,牵头与四川遂宁的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麻成广向在场师生特别介绍了永康二中的活态教学经验,理县中学复刻经验,筹办了精准教育实验班。班级配备了永康、东阳、理县三地抽调的优秀老师,教学实现内部智能化,还能与永康二中的学生同上一堂课。“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实验班,更是一个民族团结班。”2019年,理县中学取得了9人裸分本科上线的成绩,改写了理县自08年以来无人依靠裸考上本科线的局面。
比教育扶贫更重要的,还有精神扶贫。理县是多民族居住区,也是汶川地震的受灾区。数年间通过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扶持,当地经济取得大踏步发展,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教育的不自信。当高考成绩的喜讯传进这个小城,理县中学老师拍手相庆,自筹资金在理县县城放起烟花,也实现了精神的富足!
最后麻成广表达了自己对新一代教师的希冀,他从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的时代格局出发,强调了青年理想要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学好、练好、教好知识,怀揣知学生、爱学生、为学生的情怀,“志向要高,起步要低”,践行青年教师的政治担当。他勉励学弟学妹们拿出青年学生的勇气和魄力,成为无愧自己、无愧国家的有用之才!
摄影:王鑫 王家玥
编辑:赵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