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橛 樁 鼘 彭
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陈年福从事研究甲骨文已有28年,日前出版了耗时20年编撰的《殷墟甲骨文辞类编》。在办公室里,陈年福教授兴致盎然地向记者讲解起了甲骨文之美。
“比如,这四个字‘橛樁鼘彭’(jué zhuāng yuān péng),是一句描写劳动场面的诗,可与《诗经·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相媲美。其中的‘鼘彭 ’是拟声词,将高音低音结合,是对打桩之声的模拟。这句文辞不是卜辞,是占卜者在完成了贞卜活动之后忽然看到河边平地间打桩的热闹场景,即兴抒写的。”陈年福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它回响数千年,让三千五百年后的我们领略了汉语汉字之美,而且还是文学起源于劳动的真实写照。
《殷墟甲骨文辞类编》是一本全新大型甲骨文引得类工具书,是陈年福教授在甲骨文全文语料库基础上编纂完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甲骨文引得》编纂及其数据库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甲骨文全文数据库及商代文字释读研究”成果。
从1998年到今年出版,这本书的撰著历时20余年,是基于他所创建的甲骨文数据库编纂而成的。该书全十册,共收录42种著录与缀合材料,目前已经著录的甲骨材料,基本上全部收录。全书共1920万字,字数约等于76本《围城》或91本《骆驼祥子》。
“甲骨文字就像是我们今人发的微信一样,也是充满情感的,甚至是具有文学性的,是具有声情美的。”陈年福说,他还考释出甲骨文中有不止一个拟声叹词。陈年福教授所从事的古文字研究,主要集中于甲骨文的释读整理与数字化工作。
分别为:中 国 人
分别为:中 国 人
用距今3300多年,三种不同形态的甲骨文写“中国人”三个字
多年的辛勤工作,他出版了《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与《甲骨文词义论稿》等研究专著外,编纂了《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十册)、《甲骨文字新编》和《实用甲骨文字典》等工具书。这些工具书不仅为古文字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可资检索的文辞,而且还为其他学者利用甲骨文材料,深入发掘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极大便利。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