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周一)
人类学之于非洲非洲之于人类学——英国人类学的非洲研究及反思
时间:14:00 - 15:30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主讲:陈越柳,人类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政治人类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现聚焦于非洲的民族国家建构与知识生产研究。
Causation And Explanation
时间:15:00
地点:ZOOM会议 981 177 9685 参会密码314402
主讲:Kostas Kampourakis,日内瓦大学(近五年QS大学平均排名100左右)科学部教授,国家高端外专。著《理解演化》《理解基因》《什么是科学知识》《不确定性》《生物哲学》等,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理解生命”丛书(17本)的主编。Springer系列丛书“科学: 哲学、历史与教育”的创始主编,“生物学教育研究的贡献”创始共同主编,曾任国际五大期刊“科学与教育”杂志主编、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希腊最大教学机构之一Geitonas School教育研究与发展部的成员。在国际重要科学教育期刊JRST、IJSE、SSE、SE、S&E等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公开发表著作数量达117篇。
11月15日(周二)
Publishing with Wiley Chemistry Journals
时间:10:00 - 11:30
地点:腾讯会议 828 968 597
主讲:陈俊婷,Angewandte Chemie 和 ChemCatChem 副主编。在2016年获得南开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并前往哈佛大学实习一年。随后赴德国马普有机所攻读博士,师从Tobias Ritter,致力于开发18F的氟化标记方法和选择性碳氢键活化。在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ChemCatChem 和EurJOC 编辑团队。在2021年,加入Angewandte Chemie。
叶梦阳,Angewandte Chemie 副主编。在2021年获得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化学博士学位,师从Arne Thomas。她的研究重点是光催化和电催化水分解。她于2021年加入Angewandte Chemie 团队,主要负责处理能量转换与储存、电催化等课题的稿件,目前在Wiley上海办公室工作。
分子激光光谱学及其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时间:15:00
地点:腾讯会议 516 399 454
主讲:李传亮,太原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精密测量与在线检测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三晋英才”,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自由基光谱、激光光谱技术、光电测量和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校创新项目、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中国科学院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在Anal. Chem.、Phys. Rev. A、Opt. Letters、Opt. Express、Opt. Laser Eng.、J. Chem. Phys.、J. Phys. Chem. A、J. Mol. Spectrosc.、Appl. Sepctrosc. 等SCI期刊上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三十多篇,出版《高灵敏光谱技术在痕量检测中的应用》专著一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
学科之林中的地理信息科学
时间:15:00 - 16:30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17-618
主讲:杜清运,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1987年7月获工学硕士后留校,先后赴德国斯图加特和美国加州大学进修及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数字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理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理论、新媒体地图、移动地理计算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奖二十余项,发表国际杂志论文60余篇,其他论文200多篇。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测绘局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担任国际制图协会(ICA)理论地图学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江技术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测绘科技进步奖等评审专家。
低维金属卤化物闪烁体的合成与X射线成像研究
时间:18:30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29-535 集中网络会议
主讲:肖家文,北京工业大学校聘教授。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5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19年6月入职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入选北京工业大学第四层次优秀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溶液法合成及其光电性能、器件应用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Nano Energy、Nano Research、JPCL 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基础科学中心等项目。近年来聚焦于新型金属卤化物辐射探测材料的研究,致力于高效率、低剂量、高时空分辨率平板探测器的研发。
11月16日(周三)
The Brain-Based Learning Approach
时间:10:00
地点:ZOOM会议 981 177 9685 参会密码314402
主讲:Salmiza Saleh,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 QS排名165)教育研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端外专。曾任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科学教育项目主席、教育博士项目主席。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高水平文章50余篇。
可持续转型的地理视角及其分析框架优化
时间:14:00 - 15:30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17-618
主讲:胡晓辉,男,浙江湖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德国基尔大学经济地理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和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地理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涵盖演化和制度经济地理学、环境经济地理学等理论研究,聚焦多尺度语境压力下的区域经济韧性、老工业区/资源型城市产业重构、区域创新政策和企业全球化等实证议题。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2项,合作主持中外合作课题2项,主持中科院开放基金2项(北京地理所和南京地理所),主持北大-林肯基金1项,主持和参与地方委托规划咨询10余项。2017年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获得者(省级人才工程),已在国内外经济地理和城市研究类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SCI/SCI期刊18篇(9篇中科院一区)。担任人文经济地理、规划和城市研究治理领域30多本SSCI/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世界地理研究》和 Transactions i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编委。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The Brain-Based Teaching Approach in STEM
时间:14:30
地点:ZOOM会议 981 177 9685 参会密码314402
主讲:Salmiza Saleh,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 QS排名165)教育研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端外专。曾任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科学教育项目主席、教育博士项目主席。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高水平文章50余篇。
How To Do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基于发展心理学视角
时间:19:00
地点:腾讯会议524 984 531
主讲:冯廷勇,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心理科学》副主编、《心理科学进展》、《应用心理学》等核心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儿童认知发展及脑可塑性(包括正常儿童、ADHD、ASD)、时间认知与决策(拖延、跨期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0余项省部级等各类项目,在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110项多研究成果,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著作等6部;研究成果入选国际顶级刊物 Science 的Editor’s Choice,被Psychology Today、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为什么要做“学术研究”——也聊一些和“青年学人”做研究有关的故事
时间:19:30 - 21:30
地点:腾讯会议779 756 635
主讲:焦丽珍,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深度学习等,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优秀编辑以及多次获得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先进工作者。期刊从业10年,策划高水平的期刊选题20余项,长期关注教育技术专业及行业的研究热点,深入思考教育类论文写作的选题、框架、文献、方法等问题。曾为多所院校的青年教师、硕博士生等进行过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内容分享,深受师生欢迎。
11月17日(周四)
作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时间:15:00-16:00
地点:生化学院7幢208会议室
主讲:王克剑,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开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及水稻生殖发育研究工作。先后在Nature Biotechnology、Molecular Plan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农业领域首次)、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现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编辑分会委员。
11月18日(周五)
学术期刊投稿——四项注意
时间:10:30-11:30
地点:腾讯会议:536-840-907
主讲:刘田宇,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化学能源收集、转化和存储(超级电容器、微生物燃料电池、光电催化、电池)。2020年起任职于Wiley上海办公室,担任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 Structures、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Global Challenges 期刊编辑,负责稿件评审工作。同时担任MaterialsViews 微信公众号内容编辑。
构建硅手性中心的催化合成反应研究
时间:15:30-16:30
地点:生化学院7幢3楼报告厅
主讲:徐利文,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长期从事均相催化及其学科交叉性的手性催化化学及有机硅化学及材料领域的研究,发展的高效催化体系解决了若干碳手性、轴手性及硅手性的控制难题,形成多尺度硅基催化合成化学的研究成果。在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为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有机硅化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先后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4项(其中以排名第1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1项),The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2015),浙江省技术发明奖和杭州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均排名第一)。2021年获得第六届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同年入选为浙江省WR计划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