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日期: 2022-11-14 作者: 供稿单位: 融媒体中心

11月12日,浙师大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大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成立仪式上,副校长林一钢教授与外语学院院长胡美馨教授为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揭牌。


论坛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蔡欣蓉 摄


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揭牌。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蔡欣蓉 摄


林一钢代表学校向丝路文化与国际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邱江宁教授颁发聘书。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宣读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丝路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聘任仪式。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陈小备 摄


聘任仪式。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蔡欣蓉 摄


林一钢表示,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世界对话的时代所急、时代所需。浙师大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战略举措的重要使命,成立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着眼于贯穿古今、涵盖中外、立体式、全方位的丝路视域,以世界视野、全球格局和丝路情怀,借助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路径,探究中国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期更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


许钧教授讲话。


在学术委员会顾问、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亚洲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许钧看来,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的建立具有战略目光,既是学科战略,更是回应国家战略需求。研究院秉持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创新性拓展形成学科交叉与学科汇聚之势,为新文科及一流学科的发展找到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


同时,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纷纷发来贺信,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丝路文化以新内涵,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的成立可谓正逢其时,正合时意。


事实上,早在2016年邱江宁教授牵头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时,就已经在谋划建院事宜。如今,学校集中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学院、文传学院的科研力量、人才资源建设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将其托管于外国语学院,将从丝路文化与传统中国形象构建,域外汉学与中国形象的研究传播,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国形象的表达讲述等多个维度,剖析中国形象在世界范畴的丰富内涵,推动中国形象更具现代感、亲和力。


许钧表示,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研究院以文字、文学、文化、文献、文物搭建丝路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浙大亚洲文明研究院愿与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一道积极推进世界文明对话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


郑利华教授讲话。


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利华教授对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贺的同时,也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他认为,研究院是具有前瞻性的学术平台,是学术研究和国家战略的有机结合。未来可以凝聚浙师大相关学科,培养丝路文化和国际汉学研究、教学的专门性人才,凸显浙师大在丝路文化、国际汉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个性。


还有参加丝路文化研究论坛圆桌会议的学者们,剑桥大学的Sally Church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跃进教授、武汉大学程芸教授、中国元史研究学会会长刘晓教授等都表达了与研究院合作的意愿。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文化艺术机构也希望同研究院一起推进跨文明对话研究,传播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刘鸿武教授主持大会主旨发言环节。


四位嘉宾进行大会主旨发言。


在论坛主旨演讲部分,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跃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张西平教授,北京大学世界传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文学学会会长赵白生教授,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分享与丝路文化、国际汉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丝路文化研究论坛圆桌会议。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沈熠 摄


丝路文化研究论坛圆桌会议。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沈熠 摄


来自海内外20余所院校、文化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6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别横跨文学、历史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分享丝路文化的本体研究、国际汉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形象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及成果。


浙师大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是校级跨学科研究平台,旨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在古今中外、海陆空网的丝路研究视域下开展丝路文化与中国形象的建构及传播研究。研究院坚持中国立场、全球格局,坚持历史思维,坚持领域融合、学科交叉路径,与国内外同道者协同合作,探研中国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丝路文化事业发展,也为打造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中国辨识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清泉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