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将于11月7日在金华举办。本届论坛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外办、省商务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贸促会、金华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承办。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学校在中非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方面的重点成果,概括为“四个一”:一是打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浙师大建成了全国首个实体性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创办全国首个本科实验班,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对非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为首批15所高校中唯一的地方高校。
二是培养了一批从事中非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浙江师范大学是全国在非建有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是商务部、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至今已培养非洲留学生10000余名。例如,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曾参加该校“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去年受聘为浙师大名誉教授。在校留学生中,还有不少人通过创作视频、学习婺剧等方式,成为传播中非文化的“网红”使者。
三是建成了一流的科研与智库平台。2024年3月至2025年8月,非洲研究院与非洲合作伙伴紧密协作,相继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和“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两大标志性成果,并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文件。学校还与非洲高校共建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非数学中心等二十余个高水平科研平台。
四是推出了一批服务中非合作的重要学术成果。今年,以金华市“贯彻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打造新时代中非地方合作典范”重大课题为支撑,学校组织多批专家团队深入非洲调研,发布全球首个非洲区域国别学智能体“智者非洲”,产出了近60项高水平学术成果。
金华是浙中开放高地,也是对非合作的“桥头堡”,已连续7年举办中非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活动。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配套活动,今年的论坛以“经贸繁荣、文化互鉴、伙伴共赢、民心相通”为主题,全面落实中非合作“十大伙伴行动”,全方位展现对非合作创新实践与开放活力,聚焦经贸、文化、旅游、教育等重点领域,谋划了18项成果,构建“平台搭建+项目签约+成果发布”的机制。
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聚焦中非双向互动、合作共赢,持续提升活动的“高端性、覆盖性、开放性、实效性”。今年的论坛覆盖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职教合作等多个领域,11月起将陆续推出14场重点活动,包括1场主论坛、9场平行会议及4场配套活动。30多位非洲国家部长级官员,20个非洲国家的驻华使节将现场出席会议,现场参观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中非大厦、中非(金华)农业科创园等。活动还邀请中国国际商会、中非民间商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商协会负责人,以及三一重工、中国电建等100多家头部企业参与。在11月6日晚举办的“婺韵传情、中非之夜”——中非演艺交流活动上,肯尼亚博马斯哈拉比舞团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将同台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文化与时空的视觉盛宴。论坛上还将启用中非农业科技交流中心,为深化对非农业合作搭建平台。
今年的论坛还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深化合作领域。在经贸方面,采取“分批次、分产业、分国别”的模式,开展采购对接、矿产合作、基建合作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展非洲市场。论坛上,中非民间商会将发布《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2025》。在文化领域,将金华特色、金华标识、金华风采融入论坛各项活动中,首次举办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既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歌舞艺术,也有非洲木雕艺术品展示,还有非洲风情与金华美食同台亮相,如南非的红酒与埃塞俄比亚的手冲咖啡品鉴、坦桑尼亚的绘画体验,婺式糕点、磐安药膳品鉴等等,让大家零距离沉浸式感受中非文化的独特魅力。
编辑: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