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浙师大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重温国学经典
日期: 2011-07-21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中国广播网北京2011年7月21日消息 据浙江师范大学报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7月19日上午,“三色大陈岛 多彩兴趣班”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书声。同学们像往日儒生般摇头晃脑地朗读着诗句,不亦乐乎。原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实践队队员贺蕾正带领同学们重温《三字经》,走进国学世界。

  课堂一开始,小贺老师一说要学习《三字经》,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们对貌似有点“小儿科”的国文课显得有点不耐烦了。贺老师预料到同学们的反应,便问道:“三字经里有‘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这么一句话,大家知道国风、雅颂是什么吗?”一句反问,果真勾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贺老师拿出事先抄写好一小部分内容的小黑板,为大家做起了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苟不教,性乃迁。’指的就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

  因此小朋友要好好地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同学们十分认真地做着笔记。当然,国文课更是扩充知识的好机会。“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这一句的注释是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接着,贺老师趁热打铁向同学们扩充了苏洵的《六国论》,浅入深出地分析了这篇经典的文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短短的三个字,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和道理。“原来我觉得古文很枯燥又难懂,现在发现其实古文言简意赅,读起来很有韵律美。”即将读初一的项同学课后说道。

  多彩兴趣班的创办意在从孩子们的兴趣中挖掘学习的快乐,而文言文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奇葩。开办国文课,让孩子们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享受古典文化。





编辑:徐妍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