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云传情!浙师大支教团延续21年传递支教梦想
日期: 2020-03-19 作者: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


  龙州,一个广西西南部的边陲小镇。自1999年起,每年都有一批年轻人怀揣理想,走入那片土地扶贫支教。这群年轻人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至今,这场“爱心接力”已经坚持了21年。20202月中旬,在本该开学的日子里,浙江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却没有如约而至。他们迟到了?当然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1800公里的距离阻隔了龙州的脚步,但从未阻隔青年们的支教热情。他们和今年7月即将支教的22届成员一起,用爱为学子们搭建起知识的桥梁。

 

 

教学一线,17名教师传情


  第21届研支团于7月赴龙州支教,初为人师,疫情当下,他们正面临着支教旅途中的一场“大考”。距离远,经验少,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而这群年轻人,却实实在在的举动为屏幕另一端学生保驾护航。

 

  马雯琦是龙州县第一中学第一届“浙师班”的班主任,疫情防控期间,询问家长班中54个孩子的体温情况是她的日常工作。家长们的每一个体温正常,都是一份放心,我上报的每一个无异常,都是一份责任。面对看似枯燥的工作,马雯琦这样回应。

 

 


  “唾液淀粉酶将我们摄入的淀粉消化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米饭嚼起来会觉得甜”“西亚地区大部分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疫情下,支团成员们开启了网课初体验5个年级,12个科目,132节网课,2503页课件,17名研支团成员用网络搭起传递爱与知识的桥梁。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老师们也通过互联网,继续参与着孩子们的成长。

 

  “婧姐,我想当警察,有哪些途径和限制条件吗?”任龙州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政治教师的郭婧怡收到了来自学生的职业生涯之问于是悉心为他分析多种可能,鼓励他大胆追求梦想。

 

  成员凌哲宏也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去年,了解到班里一位女孩家中变故,母亲离世。于是,疫情期间,他定期和女孩线上聊天,鼓励、开导她。除此之外,凌哲宏将《我与地坛》这本书推荐给这位学生,希望书中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困顿,能对她有所启发。凌哲宏说。

 

  目前,研支团成员正陆续回到龙州,一边自我隔离,一边线上教学,为学校复课做准备。我们期待着疫情过后,和孩子们在校园重逢的那天。马雯琦说。

 

  第二战场后备军团花式教学展身手


  第22届龙州研支团由18位成员组成,计划于今年6赶赴龙州支教,接过第21届研支团的接力棒。在正式支教前,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他们安排了一次“入学考试”。

 

  致敬最美逆行人,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开展了“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活动”,他们与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了点对点志愿辅导。

 

  成员张杭键主动请缨,对接了一位金华援鄂医生的孩子小桐,为其辅导八年级数学和科学。为了及时捕捉到小桐的反馈,他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细化讲解过程,制作动画的方式来演示解题过程,增加学生代入感,“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她主动开动脑筋,探究答案,而不是由我‘投喂’答案。”

 

  在辅导过程中,团长何简妤细心发现,中小学的孩子们大多上起了网课,而很多幼儿园小朋友因为父母奔赴前线,得不到很好的陪伴,于是,她组织团员们一起,为学前儿童制作了童稚满满的“有爱童行”系列视频

 

  选材、试做,录制、配音、剪辑、修改......美术、音乐、汉语言、学前教育等各个专业的团员们发挥所长,兵分三路,制作出了“画家小课堂”、“音乐小课堂”“小小故事会”三个视频栏目

 

 

 

  “恨不得自己长出第三只手来”。王雨尧同学是美术组一员,在拍摄过程中,她发现一手作画,一手拍摄,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在缺少帮手的情况下,她另辟蹊径,用自己的下巴夹起了手机,充当自己的“第三只手”。

 

  幼儿课程需要俏皮可爱,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龄成员们犯了难,纷纷“拜”抖音、小红书为师,狂刷与幼儿相关的小视频,模仿视频里的语气和表达。“起初,我们都很不习惯,尤其是男生,但是后来,我们慢慢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朋友,再尝试和他们去交流,就觉得还蛮可爱的。”何简妤说。

 

  目前,有爱童行系列视频已经更新至第五期,研支团打算将该系列视频推广向更多的公共平台,让更多的小朋友能在疫情之下也过一个“有爱”的假期。

 

  前有学长学姐冲锋陷阵,后有后备军”跃跃欲试怀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两届研支团成员不忘志愿初心,胸怀鸿鹄之志,脚踏南疆热土,站稳三尺讲台。他们站在“云讲台”上,用爱跨过千里路遥,用心助燃求知火苗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