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以来,学校精心组织了尖峰论坛、知名校友论坛、人文论坛,博士论坛、企业家论坛、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讲学团“走进师大”等庆祝建校50周年系列论坛150余场,为广大师生校友提供了丰盛的学术盛宴,提升了“校庆年”的学术品位。
校庆期间,中科院计算所陈翰馥院士、北京大学文兰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陈宜张院士等13位院士为广大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同时,学校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系列学术论坛———尖峰论坛继续开讲。10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李景源主讲《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10月2日,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就《中国小说的叙事资源》问题作精彩阐述;10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赵剑英与师大师生共同探讨《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进展》。
尖峰论坛第18讲: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盛湘颍 王博 报道)“以前的唯物史观强调的是斗争,现在的唯物史观强调的是人文关怀。”
10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工程”首席专家李景源研究员在精业楼报告厅就“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一问与师大学子进行探讨。
尖峰论坛第19讲:中国小说的叙事资源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吴梦帆 袁银报道)中国小说到底是什么?中国小说要往前走到底要靠什么?中国文化的产生难道真的是因为受到西方的影响?10月2日晚,尖峰论坛第19讲迎来了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格非教授。作为学术校庆系列活动的一台重头戏,格非教授围绕以上问题展开阐述,详细讲解了中国小说,特别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叙事资源问题,并用幽默又不失睿智的语言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当晚,我校85级校友,现任《钱江晚报》主任记者、科教部副主任张谷风女士主持了本次讲座。
尖峰论坛20讲: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杨娇 报道)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理论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新阶段。
10月3日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编赵剑英研究员做客“尖峰论坛”第20讲,作了题为“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