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学子寒假生活盘点:甩掉单调 多些色彩
日期: 2013-02-26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庄明娟 项黎栋 金佳佳 黄密密 陈威俊)30多天的假期告一段落,这个号称“史上最长的寒假”,你过得怎么样?记者调查,有同学参与央视春晚演出,有同学追潮流骑行回家,交换生有条不紊准备忙,留学生旅行访友过年欢……这个寒假,色彩斑斓。

  在春晚舞台上过除夕

  对幼师学院艺术教育专业09级学生陈瑜来说,2013年的除夕夜,注定是难忘的。

  在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上,陈瑜参演吴克群领衔的节目《冬天里的一把火》压轴出场,霓光闪烁,激情热舞。因为参加央视娱乐公益电视节目《梦想合唱团》,陈瑜所在的宁波队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夺冠,从而获得春晚演出的机会。

  2分钟时长的表演,半个月的时间,白天、晚上连轴排练。陈瑜回忆,节目前前后后彩排6次,正式演出结束,下台后大家还不敢相信,刚才自己站着的是春晚的舞台。

  这是陈瑜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不过,他说这是他最为满足的一个寒假。当获知比赛夺冠募得1210万慈善基金时,队员们甚至比上春晚还要兴奋。陈瑜还和队友们相约,春节过后一起购置文具、衣服,探访被资助的宁波达敏学校。

  别样体验骑行回家路

  在路上,这是不少驴友们的时尚。这个寒假回家,初阳学院文科试验121班的陈刚也追着当下流行的“骑车去拉萨”的潮流,从金华骑行回台州老家。

  200多公里路程,相对长途,并不算远。不过,第一次骑车回家的陈刚还是早早做起准备。在网上查路线,定时间,所有行李也都压缩在一个书包里。

  1月16日,陈刚骑上车,轻装上阵。可是,路上的困难是陈刚没预想到的。由于330国道多山地形,原本计划两天的行程被延迟半天;骑行第二天中午又遭遇爆胎,幸好里事故地点不远有修车店;沿途风景虽美,却也承受着一个人骑行的孤独。

  陈刚坦言,骑行回家虽然刺激但真的很累。“前期的准备还是没做到位,”陈刚分析,“建议骑行的同学不要总是迷信网上的地图攻略,要多问问当地人,他们提供的捷径往往可以使你少走许多痛苦的上下坡路。”

  交换生寒假预热境外生活

  过完寒假,工学院、职业教育技术学院的张乐怡就要赴台湾开始交换生活了。这个寒假,她努力为自己预置一个繁体字的环境。看书、网上淘课,甚至连电脑的输入法也变成繁体,“繁体字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不提前做好功课,我怕自己到台湾不适应。”张乐怡说。

  张乐怡还加入交换生QQ群,向群里的台湾人及时了解电话卡办理使用等生活常识,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像购买电源转换器,垃圾分类再处理等,这些都得事先了解。”

  为了安心在台湾学习,人文学院的张嘉芮则忙着提前完成大三的学年论文。查资料、做调研、写论文,这个假期不轻松。谈到被“压榨”的寒假,张嘉芮笑着说:“满脑子都是赴台学习的期待,还真没觉得临行前准备的苦闷。”

  异国他乡品年味儿

  对于师大的留学生来说,有关春节的记忆由课堂延生至活脱脱的现实生活。吃集体吃年夜饭,包饺子,看晚会,旅行访友,国际学院的留学生们用笔记下他们对中国年的异文化观察:热闹、温暖、团聚、美食、欢乐……娜迪亚第一次到中国朋友家里做客,学会了“入乡随俗”;何万达,学会了说吉祥话;周丽彤亲身体验春节习俗,发出“百闻不如一见”的感慨;欧得文斯则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的家人……

  国外的孔子学院也借着春节,宣传中华文化,让孔院学生也来过年。在乌克兰,文艺表演、习俗讲座悉数登场;在喀麦隆,新春游园会上,福字、春联等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当地学生的中国文艺表演精彩纷呈;在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的新春晚宴上,春节系列海报、中华文化展台,还有《茉莉花》等中国歌曲无不营造了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氛。

  汉语教学志愿者和中国留学生也在异乡寻找年味儿。由于时差原因,身处莫桑比克的志愿者毛筱静是在白天看着时断时续的网络直播春晚,又因偶遇当地停电,在椰林下细数点点繁星度过在异乡的娴静除夕。赴美交换生吴珊也是白天看春晚,感觉很奇妙。当天晚上,和一群交换生一起下厨做了满满一桌中国菜,吃起年夜饭。吴珊说,第一次这样过春节,虽然年味儿不比国内足,但还是能感受到祖国过年的喜庆。

  《金华日报》:8名外国人、2名中国人,书写同一个主题:地球村·中国年



编辑: 张凯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