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关注我校体育学院教学技能培养体系建设
日期: 2013-04-09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4月8日,《中国教育报》以《浙江师大体育学院近20年来致力于构建标准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为学生打造 “就业高铁”》为题,报道了体育学院积极构建标准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做法和成效。

   “当我出现在国际赛场上,在电视里转播我执法的比赛时,我希望自己的履历上有‘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毕业’的字样。”对于母校和母院,林世琴,这名浙江足球史上首位国际级裁判一直心怀感恩。她说,自己的裁判启蒙之路在这里开启,成功之路在这里铸成。正是学院和老师对她的培养,她的身影才能频繁地出现在女超、女足锦标赛、足协杯、明星赛等各种全国女足赛事中。

  林世琴的成功与荣耀,得益于近20年来浙江师大体育学院构建的标准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三大问题,即体育教学技能标准不明确、师范技能与运动技能培养相脱节、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碎片化”,院长薛岚教授说。为此学院研发构建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和学生四年分段教学技能培养两项标准。

  教师教学技能标准建构了“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个教学实践环节为经,以专业教学基本功、运动专项技能、教学组织能力为纬”的教学技能模型结构,研制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标准》,获得国内体育教学界的肯定。

  学生四年分段教学技能标准则根据体育教学技能的特点与关联性,以及体育教育技能发展的内在规律,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和质量,为学生打造出了高质量的“就业高铁”,助推他们登上“春天的快车”,去实现各自的目标和理想。

  在浙江师大体育学院,像林世琴这样从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中受益的学生还有很多。仅这5年,学院在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奖等级、人次均有大幅增加。

  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源于同学生们个个“身怀绝技”,而这些“绝技”正是来自他们平时的专业实践能力。“体育类的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薛岚说,只有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走上社会才能尽快立稳脚跟。重实践,这也成为学院不断探索育人理念的强大推动器。

  据悉,学校成立教学改革工作组,从教学手段与方法入手,逆向操作,由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环节的改革。近20年来,学院每年不间断地举办运动技能比武、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基本功考核和教育研习,老中青教师师徒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素养,为教学技能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编辑:王小民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