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周啁 金佳佳)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展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的通知》,由此“光盘行动”席卷全国各大高校。我校同学也不落后,“光盘行动”的宣传早已开展。不过,“光盘”理念是否得到同学们的认同,理念能否转变成有效的行动?“光盘行动”的落实存在什么困境?同学们又有哪些具体的制止浪费的举措?为此,本报记者对校园餐饮浪费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编 者
“舌尖上的浪费”少数存在,女生“剩”下较多
4月20日,记者到学校桃源、杏园和桂苑一楼餐厅,实地探访师大校园的“光盘行动”。
中午十二点,用餐高峰期,只见一个女生端着刚盛的米饭,面露难色地对打饭阿姨说:“可以去掉一半吗?我吃不掉。”阿姨麻利地接过碗,“铲”掉一半。女生小晔是广东人,她只吃几口,就没动筷了,碗里还剩下不少。对成为“光盘行动”中的“剩女”,小晔解释,金华菜又咸又辣,自己吃不惯,米饭也吃得不多。
当天中午,记者还在饭菜残余清理台蹲点观察。在15分钟内,对三个食堂的“光盘”情况逐一做了统计。就统计情况看,在每个食堂被观察的200名左右的就餐者中,未“光盘”人数最多不超过三成。同学们剩饭剩菜的毕竟是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用餐后普遍“光盘”,而女生则成了不“光盘”的主力军。仅桂苑食堂,48人未“光盘”,其中37人是女生,所占比例达77%。其中,有7名女生的米饭几乎是原封不动。
不“光盘”有时是碍于面子
“剩女”频频出没,不少女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胃口小”、“不好吃”、“正在减肥”、“心情不好没食欲”……理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平时在家都吃半碗饭,食堂的饭实在有点多。”个子瘦小的小陈说,自己剩饭是胃口小。加上从小父母惯着她,剩饭好像习惯了。“食堂里的菜是大锅菜,不合口味。”于是,觉得不好吃就剩下,做“剩女”便成了常事。
对此,一名姓车的同学说:“‘光盘’是要我们量力而行,能吃多少就点多少。”然而,是否真要吃光,作为女生,车同学道出了自己的忧虑:“我担心别人背后说,女孩子胃口怎么这么大。”在她看来,如果女生把饭菜全部吃完,会觉得不好意思。
这样的观念也在男生中流行。小刘就“光盘行动”善意调侃,“我觉得这会直接导致师大女生平均体重上涨!”小刘说,女生吃不完饭挺正常,对他而言,更多的浪费是在外聚餐时。平时常和同学一起外出聚餐,吃不完,也不会打包。“即使想到也会故意不打包,请别人吃饭还打包,会被笑话小气的。”小刘振振有词。
同时,不少同学认为,碍于情面在结伴吃饭时也会相互影响,左右“光盘”的质量。“如果一旁的同学吃得少,我自己也会变得没有食欲。”小张说,自己因为吃饭速度慢,又不愿意让同学等,几乎每次都来不及把饭全部吃完。
这也被记者的现场观察所证实,三五个结伴吃饭的同学要么全部“光盘 “,要么全部剩饭。和小晔一起用餐的同学也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三人端着剩饭走向饭菜残余清理台。
对“剩宴”说不,做光荣“光盘族”
“光盘行动”不是一时风潮,厉行节约需要常态化。为此,早在3月底,部分社团已经行动起来,号召同学在网络“光盘行动”留言板上留言、分发“光盘行动”倡议书、借助人人网、微博等媒体宣传“光盘理念”……工学院、职教学院自强社已经在师大校园“光盘行动”中留下足迹。
经管学院志愿者大队也发出“寻找光盘达人”征集令,鼓励同学用餐后随手拍下自己的“光盘”上传微博。小朱把照片上传微博,笑言:“我强烈要求叔叔少打点饭,终于实现了‘光盘’。”由经管学院志愿者大队组织的“光盘”现象调研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实现“光盘行动”常态化,解决食堂饭菜众口难调的问题,还少不了食堂的努力。在桂苑食堂,穿着工作制服的大叔穿梭在用餐同学之间,若发现同学未吃完盘中餐,他会上前劝说“光盘”。针对同学反应的饭菜不合口味的问题,他会拿笔记本仔细记录,以便将信息反馈厨房相应调整菜色。这是食堂刚刚增设的 “餐厅巡视员”在行动。
另外,在廊柱、楼梯口和饭菜窗口等显眼处,校内三个食堂均张贴了“光盘行动”的横幅、展板和标语。“吃光盘中佳肴,不做剩男剩女”、“吃不了兜着走,吃得了顿顿有”、“我光盘,我光荣”……简洁明了的话语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桂苑食堂吴经理表示,自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效果明显。以前桂苑一食堂每天的用餐残余是100多公斤,现在残余量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另外,针对因为食堂“大锅饭”不合口味的问题,他说桂苑食堂将在5月中旬推出特色窗口,少量制作各省的地方菜,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桃源食堂的黄阿姨一直在关注“光盘行动”。“这学期饭吃完的孩子变多了,但我觉得大家的节约意识还显淡薄。”黄阿姨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种庄稼的艰难,我们小时候吃不饱,只能吃番薯萝卜,哪舍得倒掉饭菜。”她估摸着也得让同学们体验一把 “忆苦思甜”教育。
详见校报3版:http://sdxb.zjnu.edu.cn/media/user/2013-04-30/sho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