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2015年1月16日讯(滕谦) 前不久,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摄影竞赛公布获奖结果,浙师大一女生的作品《蜗居》获得非专业组艺术摄影作品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蜗居》还作为大赛结果的封面登上了腾讯-大浙网头条。昨日,记者采访了《蜗居》的作者———浙师大广告专业大三学生杜婉婷。
学长“蜗居”经历启发创作灵感
“许多人放弃乡村广阔田野,选择来到城市寻找一席立足地。可是拥挤的城市寸土寸金,当他们的能力还无法支撑梦想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蜗居。身在方寸,心在天地!我真的挺羡慕这种人的,或许他们老家的房子很大,可是他们蜗居在城市,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梦想嘛!他们年轻自信热爱生活,踏实勇敢朝气蓬勃!人总是该有梦想的,说不定就实现了呢!”这是杜婉婷为自己的摄影作品《蜗居》所写的一段文字。
本次摄影大赛的主题是“乡村·城市”。当初杜婉婷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瞬间就闪过了和学姐学长们聊过的在上海租房的话题。
“我们学的是广告专业,以后想要发展得好,肯定得去大城市。他们曾在上海实习过,说在上海租房,很辛苦,但因为有一个梦想,感觉也还不错。”杜婉婷说。就是学姐学长们口中提及的在大城市生活的辛苦与梦想,给了杜婉婷想要拍摄《蜗居》的灵感。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指导老师林友桂,老师的肯定及指导给杜婉婷打了一支“强心针”。
“终有一天会冲出纸箱,不再蜗居”
和纪实类摄影作品不同,杜婉婷想要做的是艺术类摄影作品。当“蜗居”的拍摄主题确定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呈现。她说,《蜗居》这组作品经历了好几次拍摄才完成。
最初,杜婉婷设想让模特待在衣柜里,或是桌子底下。“这一类物体过于坚硬,会给人一种无法逃脱的压抑感,最后我选择硬纸箱来代表蜗居的临时场所。硬纸箱是可以挤破的,它寓意着我们终有一天会冲出纸箱,迎来更大的天地,不再需要蜗居。”杜婉婷说,她让两三个模特为一组,来增强画面的拥挤感,也显示大家为了城市梦想共同奋斗的信心。
蜗居的主题是沉重的,但《蜗居》的拍摄过程是有趣的。拍摄当天,林友桂老师帮她约了很多模特,最后有几个人没来,杜婉婷想着来几个就拍几个,就有了一对男女齐握花朵的空位。而这朵花也是在拍摄过程中临时从校园里找来的。
模特们的动作也是临时想象的。杜婉婷要求模特们只要表现出蜗居青年的积极心理,其他的可以自由表现。她带了一堆常见的生活用具,模特适合什么样的气质就给他们什么样的道具。
“纸箱太小,有的模特进不去,有的进去了,姿势也是奇形怪状。”杜婉婷当时还觉得特别搞笑,可稍稍揣摩,她发现正是这番千奇百怪,显现了年轻人在大城市蜗居的人生百态。最后在正片上,她将偏冷的原色调做了暖色调处理,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心态。“照片细节虽然不够美,但总体已经表达出我的想法了。”她说。
说起自己的作品被关注,杜婉婷十分淡定:“或许刚好撞到了评委的喜好吧!”在她眼里,有些东西是“因为喜欢才会去好好做”。她还告诉记者,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她一心想报考新闻学专业,可浙师大没有这个专业,她便选了与媒体行业搭边的广告专业。“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吧。”她说。
编辑:廖梅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