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大学社团助力高中新课改
日期: 2015-03-11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金华晚报》3月4日讯(记者 任文林 通讯员 朱慧 张峻峰)50元钱,要在繁华的大都市生活15天,卖花、卖报纸、饭店打杂、家教、做超市促销、新店策划、当游泳教练……你会选择干哪样?在对生活充满想象和期待的高中生心目中,这个答案丰富多彩,如何通过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活课,带给他们有益的收获呢?

  近日,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浙师大“学会生存”实践报告团相继走进金华二中、新昌中学、镇海中学、衢州学院、衢州一中等学校,与高中生们分享暑期在厦门、成都、南京、天津、义乌等城市的生存故事,“传授”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短暂体验留下的生存感悟。

  已保送复旦大学硕博连读的姜德尧讲述了自己从刷碗工、话务员,到外景摄影助理的职业体验过程,他说:“生存之路亦是拼搏之路,一路上的成长磨砺只有体验方能收获。”回到母校镇海中学的童馨,分享了自己在15天的摸爬滚打中,感受到的团队力量和个体价值,她呼唤学弟学妹们,多实践、多体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趁现在还有那些热情和勇气,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樊一鸣将自己发传单被保安追、穿上制服当保安等跌宕起伏的剧情编成一段“生存囧事”,留给大家“风停了,你的梦想还在吗”的思考……生存之旅的最后,60余名队员将3万多元生存所得全部捐给了贫困大学生和鲁甸地震灾区。

  陌生城市的生存奇遇记,商贸之都义乌的创业传奇,1个半小时的生活课,让高中生们听得有滋有味。镇海中学学生徐大酣说:“学会生存,是学会面对困难、克服恐惧,更是学会自力更生。生存训练如此,学习也是如此。”“生存的故事让人难忘,学长们的成长让人羡慕,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有一场如此生动的生存体验。”金华二中学生柳承源说。

  据悉,“生存训练”是浙师大已坚持15年的品牌社会实践项目,它以“学会生存,高于生存”为理念,是全国高校中开展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成果最丰硕的“特殊实践课”。

  此次到中学开生活课,是浙师大团委响应团中央“高校对口中学团建促进行动”号召而开展的,是大学文化辐射中学、促进中学育人工作的一次尝试。此前,浙师大团委还遴选了10个特色社团进中学开选修课,将大学社团的活力带到了高中课堂,助力高中新课程改革。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