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发表方卫平教授专访文章 谈重写《儿童文学教程》
日期: 2015-05-13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近日,《中华读书报》记者专访我校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谈重写《儿童文学教程》的心路历程。

   新版《儿童文学教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方卫平独立撰写,系“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与主编的教材相比,该书在体例、内容、语言等方面,都更多体现了其个人的学术趣味、课堂经验、知识积累和写作习惯。

   采访中,方卫平表示,“我的这部教程尝试结合自己多年的儿童文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来建立一个融基础理论、艺术知识和应用指导为一体的儿童文学教材知识体系。这一体系继承和吸收了传统儿童文学教材的某些基本体式,同时更多地融入了我个人的研究思考和教学心得。”

   新版《儿童文学教程》的主体内容由三部分构成,除一般教材常见的基础理论和文体论外,还增加了艺术论的部分,分章展开关于韵律、游戏、幽默、荒诞、叙事等儿童文学基础艺术范畴的阐说。这些艺术范畴对于了解儿童文学的性质,领略儿童文学的趣味,认识儿童文学的价值,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谈及该书的写作缘由和积累时,方卫平说,“在为讲课做准备的日子里,我意识到自己必须走出传统话语系统的束缚,努力建构新的具有时代和个人学术思想特点的儿童文学知识体系……许多年来,儿童文学课堂,成了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儿童文学艺文之美,思考青春与人生的场所。渐渐地,我的这份讲稿也得到了充实和丰富。”

   对于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面貌,方卫平认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正处于一个空前有利的发展环境中,这“有利”性同时表现在兴盛的市场条件、自由的写作空间、开放的艺术环境等多个方面。而当前的中国儿童文学写作者们面临的最大瓶颈,可能是如何培育更高的审美智慧和文化素养。为此,方卫平在新版《儿童文学教程》中引入了大量儿童文学佳作的艺术分析,希望借此将读者带向一种较高的儿童文学艺术视野和艺术判断力的起点。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