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学院发布《浙江省少先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分析报告》
日期: 2015-06-05 作者: 供稿单位: 法政学院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少年儿童的精神,使少年儿童成长为拥有中国梦,敢于担当的中国人,是少先队的光荣职责。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少先队员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如何,他们喜欢怎样的传承方式?对此,法政学院正式发布《浙江省少先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调查分析报告》予以解答。

  据了解,法政学院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硕士点联合浙江省少工委组织实施了浙江省首届少先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样本来自杭州、宁波等11个地区的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乡镇中小学,抽取了1569名14周岁以下的少先队员和939位少先队辅导员。问卷调查了少先队员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成效等。

  此外,《浙江省少先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分析报告》引起了《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被许多网络媒体转载。

  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各地少先队大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但不同的传承方式受少先队员的欢迎度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经典诵读

  诵读古代诗词,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可以了解中华语言的优美。诵读 “弟子规”、“三字经”,可以教导儿童为人处世的规范,感悟中华传统美德。根据调查,76.1%的少先队员有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代诗词”等经典活动的经历,但每天都诵读的只有7.4%,从来没有的占23.3%。能否理解传统经典是衡量经典诵读活动是否收到成效的标准之一,调查结果表明,近7成的少先队员只是有点了解和基本了解。这是因为传统经典教育主要停留在文本诵读,以及孩子所处的年龄水平和理解水平有关。

民俗活动

感受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家乡的民俗,参加传统节庆和习俗活动,是引导少先队员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中华优秀文明,培养少先队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中华民族成员归属感的重要方式。依据调查,每年参加少先队组织的闹元宵、看灯会、舞狮子、百家宴等民俗活动的少先队员占调查对象的23%。调查还发现,七成多的少先队员对家乡的民俗活动有些了解,对于24节气,近六成的少先队员处于有点了解和基本了解之间。由此可见,增进少先队员对家乡民俗活动的了解是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拓展的内容。

 寻访“红色足迹”、阅读革命故事、观看红***等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文化资源。调查发现,有33.4%的少先队员从来没有参加过少先队组织的“寻访”红色足迹,阅读革命故事、观看红***,走访革命后代,进行红色旅游等活动,经常有的占15.2%,偶尔有占24.9%,表明红色文化教育尚未普遍开展。

书法练习

  扎实的书法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调查发现,经常和每天练习书法的少先队员比率只占38.3%,近五成的少先队员只是偶尔和有时练习书法,说明书法练习虽已在少先队员中较为普遍开展,但并未扎实开展。

少先队员喜欢什么样的传承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究竟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最受少先队员欢迎?根据少先队员卷的调查,在六种形式中,最受少先队员喜欢的是了解传统节假日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四成多的少先队员选择了这一方式,其次是以古代神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剪纸、木偶戏依次在后,而书法练习和经典诵读相对来说非常喜欢的比率低,分别是21.9%和14.9%。辅导员卷的调查也说明了相似的情况。比较而言,闹元宵、看木偶戏、舞狮子的娱乐性最强,56.9%的辅导员认为最受少先队员欢迎。三成多的辅导员认为志愿者活动、了解历史文化名人的参观考察活动、了解传统节假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少先队员最喜欢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公共文化设施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名胜古迹、博物馆、名人故居、文化礼堂、道德讲堂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为传统文化提供鲜活的教育资源。调查发现,少先队员从来没参加过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参观考察活动的占31.5%。比较而言,学校在省级市的参加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而县级市的学校也多于农村,明显存在“城乡差距”。此外,调查还发现,13%的少先队员不了解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21.4%的少先队员完全不了解家乡的博物馆、名人故居、文化礼堂、道德讲堂等活动,近五成少先队员只是部分了解,表明尚需构建少先队员定期参加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显著成效

  调查发现,浙江省少先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依据辅导员卷的调查,近八成多的辅导员认为,学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助于少先队员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理想人格的培育。少先队员卷的统计分析也证明,所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少先队员的正义感、孝顺等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以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的正面影响最强,书法教育对少先队员的国家认同感也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既要关注少先队员的兴趣,也要关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成效。







编辑:张凯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