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论坛第86讲:杨桦开校园体育改革“处方”(图)
日期: 2015-06-05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顾帅)谈起当今的中国教育,总绕不开“考试”两个字,所有学生都被置于一条“分数跑道”上竞争,导致体育课连连被“砍”,青少年体质日益下降,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蔡万葵 摄

   6月4日下午,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桦教授做客我校“尖峰论坛”第86讲,同师生们谈学校体育改革。讲座中,杨桦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提出,学校体育应该回归教育原本,要让师生们意识到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抓住机遇,改革体育教育。

   副校长楼世洲主持讲座,他表示,体育教育改革对于从事体育教育的同仁们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发挥好自身作用,把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列为学科建设的特色,树立品牌,作出贡献。

   确保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

   面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0余年下滑的现状,杨桦忧心忡忡。在杨桦看来,是因为体育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抓“智育”,扔“体育”,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低,有的即使开了课,也只是流于形式。杨桦感慨道:“学校体育至今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杨桦指出,应尽快修改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国家提倡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这是空话。”他认为,应该确保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从而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落到实处。

   “健康对一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杨桦有感于现在的孩子总是被家长逼着上各种辅导班,学钢琴、学画画,根本没有时间运动,才艺没学会,身子先垮掉了。

   “体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杨桦说,“而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根本。”

   学校体育要抱紧足球这条“大腿”

   “足球运动已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杨桦认为,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足球运动受大家关注,而且中国足球水平比较落后。”

   杨桦强调,想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必须从校园抓起,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这是校园体育改革的一个良好契机。”

   学校体育改革怎么靠校园足球去带动?“让校园足球做出榜样。”杨桦说,校园足球综合性强,其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训练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学校体育的改革探索新路。

   趁着国民的“足球热”,在校园内刮起一股“足球风”,设立专业的足球课,进行教学和训练,再组织竞赛,“这对校园体育的规范化也很有帮助。”

   学校体育可以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杨桦称,伴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其拉动全民参与健身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杨桦在现场分享了一则小故事:美国某大学在主场举办篮球赛,开赛一个月前,那个大学所在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大家早早地买好了球衣准备观看,到离开赛仅剩一周时,全城上下,包括小学生和老太太见面谈论的都是篮球赛。

   “没有大学的篮球赛,人们哪会这么关注篮球呢?”杨桦认为,这是学校体育的社会联动效应,学校体育对全民健身有促进作用。

   杨桦还建议学校要优先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专业,一切围绕民众的健康展开,让学校体育发挥出它的社会价值。



编辑: 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