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建国60年以来,外译数量仅1000来本,不少重要典籍的外译本至今仍是“处女地”。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如何让典籍学会“说外语”?
6月6-7日,由我校典籍翻译研究所和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2015中国典籍外译高层论坛”在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38所高校的65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副校长楼世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楼世洲指出,典籍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任务,是服务于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目标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推动典籍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典籍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创新典籍翻译出版工作的思路。
与会代表围绕“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典籍外译:传承•建构•弘扬”的主题,就典籍翻译理论、两浙译史与译家、江南文化海外传播、典籍翻译人才培养以及典籍翻译的海外出版等问题展开研讨。
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89篇,主题涉及中国典籍外译研究、江南文化外译、国学典籍翻译人才培养、中医药典籍翻译,涵盖文学、文献、艺术、医学等多个领域。
本届论坛为国内外研究典籍外译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扩大了我校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在学界的影响,对推动典籍外译事业、促进我校典籍翻译研究所与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之间的协同创新及学科发展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