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吴峥 周乐乐 戴欣怡)9月开学季过后,校园内的口号声、军歌声已响成一片。除了反复“踏乐、齐步走、正步走”的镜头,新生们的“军旅大片”中还有许多温暖细节。
镜头一:校场秋练兵,精益求精
时间:上午11时
眼睛平视前方,两肩水平同高,双手的中指要紧贴裤子的中缝,五指都要并拢并且伸直,双脚脚跟并在一起,脚尖分开60度。5分钟,额头开始渗出了汗水;10分钟,腿感受到了酸胀,15分钟,身体开始晃动,20分钟,双腿已经麻木,汗水也成滴下落。这是工学院、职教学院的新生方丹青军训第一天时站军姿的感受。
“起初总是偷偷活动一下腿,现在反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还没站过瘾。”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等教官喊了停,方丹青甩了甩腿笑着说。军训最后几天里,新生们逐渐完成蜕变,不仅身体状态跟上了训练,他们的目标也不再是“挨”过军训,而是为最后的阅兵式画上完美的句号。
12天的军训生活即将结束,5500余名新生仍咬紧牙关,毫不懈怠。
“一二一,一二一,向右看!”初阳学院的标兵叶琳怡和胡琦琪表情严肃,头部向右45度偏转,右手敬礼,正步经过主席台。“正步走快了些。”、“敬礼时手型没有做标准。”走完一大圈,两个姑娘停下来互相纠正错误,这样的训练她们已经持续4小时。
作为方阵的“领头羊”,她们的每个动作都要求精益求精。“在睡梦中,脑海里还是不断数着军歌的鼓点。”胡琦琪说,现在一听到军歌,她的脚掌会不由自主地踏乐,迎合每个节拍。
镜头二:送杯绿豆汤,能量满格
时间:下午3时
操场上,文传学院的新生正在站军姿,午后烈日十足但他们的姿势坚定挺拔。不过此刻,“新兵”们却有些分心,余光齐刷刷瞄向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还有他们运来的一大桶绿豆汤。
等到终于休息,新生们迫不及待围上志愿者们,接过他们盛好的冰镇绿豆汤。“喝着好凉快,站军姿时会有些累,但现在感觉自己‘能量满格’。”
文传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新生蒋妙嘉喝完一杯,又向志愿者要了一份清凉,“谢谢学姐,我还想要一杯!”
据了解,送绿豆汤的学长学姐来自校志愿者大队,从13号到17号,每天有五名志愿者参与“送清凉”活动,从中午准备到下午两点,他们走遍18个学院的军训场地,五天共送出五千余杯绿豆汤。
军训期间晴雨不定,志愿者们送出的绿豆汤却是既清凉,又暖心。“这几天大家送绿豆汤挺辛苦的,不过看到学弟学妹们喝汤时很满足的样子,我看着也满足。”志愿者大队主席、数理信息学院通信工程131班的金丹说。
每个学院的学生组织也为军训“护航”。除了每天的军训值班,学生干部门雨天熬制姜汤、热天备好解暑良品、休息间隙为教官送上矿泉水……
镜头三:教官翻日志,有笑有泪
时间:下午6时
“我们学院所有男生被编到了二营一连,在这小家庭里,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有一次齐步走,我踩掉了前面同学的鞋子,结果他光着脚走了好远……”休息时候,教官郭洪标拿起学生军训日志一张张翻阅,笑容洋溢。
他在新生们心中有些严厉。每天近一小时军姿训练,让学生们叫苦连天。“起初学生们有点懒散,现在训练态度很端正,动作也愈加标准。”郭教官以哨子末端的细绳作标线,逐个比较每个新生的手位高低,将几只“不安分”的手臂稍稍上抬,随后满意地点点头。
“胡大哥时不时温暖问候,提醒我们注意天气。”会计151班的许彩虹在日记中写到。在私下里新生们都叫胡教官大哥。“胡教官还教了军体拳,唱军歌,我们都会一点。”一位男生说。
每年军训,除了教官和新生,辅导员也会坚持穿着军装奔走在训练场地第一线。“同学们训练都是很刻苦的,有些同学会身体不舒服还是会坚持,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95后一代坚持到底的‘任性’。希望新生能进一步加强集体荣誉感,这对整个军事训练和性格养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新生辅导员孙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