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波士顿学院、我校、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侨大学、澳门大学及厦门大学等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万秀兰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
在“非洲大学科研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中非高教合作”的专题报告中,万秀兰认为非洲大学科研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基于知识经济发展、非洲教育一体化和非洲大学整体转型的需要。这一发展经历了从奢侈品到知识经济中流砥柱的观念转变过程;有了多级协调机制、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重建科研文化、发展科技博士生教育等方面的思想主张;涌现出规范制度建设、泛非大学举办、资政性研究、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重要进步,但由于经费和高级师资极端紧缺,对大多数非洲大学而言,其科研与研究生教育仍然面临管理不力、条件不足、水平低下、脱离本土实际等重大困境。万秀兰提出,非洲科研与研究生教育见证了从依附逐渐向自主、内源性发展转型的过程,但仍然处于规模发展而非内涵发展的阶段。新时期深化中非高教合作,中国要明确双方目标,善用现有平台,挖掘潜在能力,更深地走进和融入非洲。
会上,万秀兰还就“中国高等教育有什么可供非洲借鉴”“中国如何像北欧国家一样通过优雅的方式获得软实力”等问题与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原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阿特巴赫教授等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