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江南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图)
日期: 2015-12-01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朱可楠)11月28日,以“江南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长三角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浙江省高科处处长、学位办主任吕华,上海市学位办主任、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束金龙,江苏省学位办副主任、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曹世敏,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学位办副主任江贵生及安徽师大、南京师大、苏州大学等研究生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副校长李伟健致欢迎词。

  李伟健对与会领导、专家及学生代表表示欢迎。他说,希望研究生能利用好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这一平台,在与会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互动与交流,提升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并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李伟健也希望能扎实办好论坛,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的影响力。
  
  束金龙指出,研究生教育的主线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希望各研究生能借助创新学术论坛平台做好交流学习,在学术研究和工作的道路上身体力行,坚守学术科研道德底线,踏踏实实做学问,为社会作贡献。
  
  吕华介绍了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设立的初衷和内容及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希望通过长三角地区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的平台加强地区交流学习,带动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
  
  本届论坛由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委员会主办,我校和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承办,论坛共设江南历史与文化、江南文化与中国文明演变、江南文化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3个分论坛,共收到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24所高校的222篇论文。论坛还进行了评奖表彰。
  
  原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朱瑞熙作题为“宋代两浙路研究”的主题报告,描述了江城十四州的基本概况,详细介绍了两浙路的社会经济史和百姓生活的情况。
  
  我校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国灿作题为“江南文化的历史解析”的主题报告。他从地理、文明、社会等视域多视角地解读历史上的“江南”,指出江南文化本身经历了超越自我的文化形态的转变之路,它从江南文化地域体系的酝酿和构建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引领者,并为对外交流的活跃和中外文化的熔铸作出重大贡献。陈国灿说,江南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性格和地域精神,“柔”“刚”“灵”相兼相济,讲求“求实致用”的现实主义精神。



编辑: 廖梅杰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