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2015年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会议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岑建君、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全国42家培育基地负责人及其他承担课题研究的22家机构代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国家机关代表等近百人参加。我校副校长李伟健教授、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等代表我校基地参加会议。
李伟健应邀作大会发言,介绍我校非洲研究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重要举措与突出成效,以及今后的建设思路与重点工作。李伟健指出,我校非洲研究中心在学科带头人刘鸿武教授的带领下,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智库作用发挥等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提升学校美誉度、学校转型、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重要贡献。
李伟健指出,今后,学校将着重在五方面加大对非洲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一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努力推进非洲研究向新型高校智库转型;二是促进人才队伍转型,积极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智库人才团队;三是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夯实高效智库研究基石;四是推动协同创新工作,拓展非洲智库研究合作领域;五是在力争全覆盖的基础上,专注非洲重点国家的国别研究。
我校代表还参加了当天下午的分组讨论,就服务中外人文交流、扎实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等工作同与会代表进行充分交流。
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教育部于2011年在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启动了区域和国别研究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遴选与培育建设工作。我校非洲研究中心是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之一。在教育部、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2014年基地年度考评中,中心工作业绩和表现得到有关部门及其他培育基地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全国42个培育基地中位列第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