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三届环东海与边疆论坛——东亚海洋共同体构建与边疆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学术盛会,国内外学者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构建、中国海洋战略构建、东亚海洋共同体构建、中国边疆和海疆历史与现状、中国边疆和海疆管控和安全机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谢必震、武警学院张保平、中国军事科学院张忠良等来自全国的近130名学者出席会议。
谢必震介绍了中国海疆和边疆的格局现状。他指出,中国是一个海疆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强国。大国的掣肘、西方势力的威胁、内部不安定因素和国际负面影响的呼应、中东的乱局、朝鲜半岛的动荡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兴风作浪都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东海是一个不平静的海,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应对和外交博弈都与东海问题的研究密切相关。
张保平指出,中国边疆地理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陆海二元格局。他强调中国不应该从一种不均衡走向另一种不均衡,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要把陆疆和海疆作为中国边疆的两种样态放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加以讨论,在战略和文化上建立陆疆和海疆的联结。
松浦章和来自巴基斯坦信德大学的阿布都拉也发表了讲话。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国灿主持开幕式,院长于逢春主持闭幕式。
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人走向域外的通道,也是当今中国连接和融入世界的纽带,从海洋到陆地,从海疆到边疆,延伸是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空间,也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在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等层面的交流和互动。
本次会议持续2天,举办包括边疆管理与海防建设、“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海洋经济与社会和边疆历史与文化四个论坛。论坛共收到80余篇专题论文,聚焦于东亚海洋共同体和边疆治理现代化两大主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