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武教授受聘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 并在座谈会上作主旨发言(图)
日期: 2016-04-11 作者: 供稿单位: 非洲研究院

  4月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聘任仪式及座谈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体育界的100多名学术大家、文化名家、社会名流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心舞台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让中外文化更好地交流互鉴合作发展。教育部长江学者、我校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应邀出席会议,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国际影星成龙、体育明星姚明、著名画家刘大为等8名代表一起在座谈会上作了主旨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副部长黄坤明、庹震、景俊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小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晓辉,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为民,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等领导出席,座谈会由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主持。

  会议指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靠经济的根基,还要靠文化的大树。聘请有关领域的名人名家担任文化交流使者,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知识经验、国际声誉和人脉资源优势,向国际社会生动精彩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传递中国人民对各国人民的美好情谊,把一个真实、丰富、立体的中国展示给世界。

 

 

  座谈会上,刘鸿武教授第一个发言,他结合自己30年来从事中非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的经历,生动讲述了自己认识非洲、研究非洲、讲述中非关系的“故事里的故事”,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真诚友好的文化交流,架设起中非人民心灵相通的精神桥梁,从而不断推进中非合作向前发展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国际影星成龙、体育明星姚明、著名画家刘大为等7名嘉宾也结合自身的丰富经历与杰出成就,就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交流等话题,作了生动感人的讲述,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刘奇葆作了总结讲话,他说,大家的发言有思想、有见地,有经验,有感悟。刘奇葆表示:“刘鸿武先生讲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重要的基础,讲故事就是讲人的故事,讲人的感情”。他指出,让世界读懂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把我们想讲的和国际社会想听的结合起来,让世界了解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已经为世界作了什么贡献、还要作什么贡献,还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关切,自信地讲成绩,从容地讲不足。刘奇葆强调,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和经济界、科技界、文艺界、体育界的名人名家,具有丰富的对外交往交流经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要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各种平台,鼓励和推动他们在国际舞台发声亮相,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交流,更好地把一个真实、丰富、立体的中国展示给世界。

  座谈会上,中宣部还聘任莫言、成龙、刘大为、姚明、尚长荣、廖昌永、关峡、朗朗、郞平、刘国梁、刘震云、吴为山、麦家、格非等40多名学术大家、文化名家、社会名流为“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并颁发证书。

  刘鸿武教授从事非洲研究30年,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学术传统,他既是教育部“非洲研究”长江学者,著述丰硕,还是一位中非文化交流使者、“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他不但“走出去”——在非洲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培养非洲人才,还“请进来”——在中国高校创办了第一个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出版了许多非洲文化艺术论著,还将“非洲活力园”搬进小学校园,在秋滨小学指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非基础教育文化交流基地,编撰非洲文化校本教材,更将非洲文化引入江南古村落,在金华锁园村指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乡村中国非洲文化园。他一直主张,中非文化交流需要深入民间,深入人心,从娃娃做起,从乡村做起。

新闻链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批学术大家、文化名家、社会名流担任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批学术大家、文化名家、社会名流担任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






编辑:新闻中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