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60·学术】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在义乌开幕(图)
日期: 2016-04-15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中非40多国代表共商中非产能合作大计

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在义乌开幕

非洲研究院发布《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等研究成果

  4月15日,由我校、义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在义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南非、塞内加尔等40多个国家的350多名智库领袖、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媒体代表、商界人士出席这一中非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年度盛会。与会代表围绕“中非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的大会主题,探讨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的相关战略举措。当天,我校非洲研究院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等最新研究成果。

 
张晓雷 摄

  埃塞俄比亚总理经济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梅蒂库、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永加;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校党委书记陈德喜,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等出席开幕式。校长蒋国俊主持开幕式。


  钱洪山指出,中国和非洲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多彩的文化,长期以来中非始终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平等相待、真诚友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典范。中非传统友好与互利合作为中非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中非学术交流开辟了广阔天地,中非智库论坛致力于加强中非对话,分享中非思想,凝聚中非共识,已成为中非学者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成为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为中非智库合作和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本届中非智库论坛是约翰内斯堡会议后举行的首次分论坛会议,对于中非双方对接合作思路、共同推进峰会成果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钱洪山强调,中非加强团结合作越来越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和全局意义,新形势下中非关系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希望中非学者智库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服务中非关系发展。一是抓住机遇,增强中非学术研究能力。广大学者要为促进中非合作发展创作出新的更多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和精品,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地位。二是构建共同话语体系,发出中非声音。广大学者要不断提高第一视角下的自主研究能力,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共同发出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中非和声,提升中非关系话语权,唱响中非合作主旋律。三是把握时代脉搏,服务中非合作。广大学者要根据中非合作的新形势和新课题,就如何抓住机遇、破解难题、安全有效推进中非合作积极建言献策,深入探索中非合作共赢之道。四是积极建言献策,引领中非未来。广大学者要牢牢把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围绕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的落实,提出更多具有操作性、可行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建议和意见,为中非政府和人民提供政治咨询和思想启迪,引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陈德喜在致辞时介绍,长期以来,我校深刻把握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致力于中非交流合作,形成了非洲学术研究、汉语国际推广、涉非人才培养、对非校际交流四大领域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国内高校非洲研究领域拥有多项第一,已逐渐成为非洲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非洲事务咨询的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对非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陈德喜指出,在多方支持和参与下,2011年我校创办了中非智库论坛,五年来论坛已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并在中国、非洲成功举办了四届会议,形成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被国内外主流媒体誉为国际社会认知中非关系、理解中国对非战略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平台。陈德喜强调,中国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非友谊渊远流长,历久弥坚。本届论坛以中非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为主题,300多名智库领袖、知名学者、政府官员和大学校长齐聚义乌,共同探讨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议题,必将进一步增进友谊达成共识,为深化中非民间友好推进双边务实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盛秋平说,去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领导和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时把义乌作为中非贸易的一个典型,作为小商品之都向世界进行推介,显示出义乌在中非交流、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义乌深度对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开通运行了全球运行历程最长的义新欧铁路和中欧班列,拥有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保税物流中心、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义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盛秋平介绍,非洲是义乌小商品贸易的重要伙伴,多年来义乌积极利用市场和国际化的优势,在经贸、人文等领域不断深化与非洲的交流合作,推进互利共赢发展。今后义乌还将规划建设非洲特色街区,举办中非投资贸易博览会,筹办中非大学,力争打造成为中非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基地。盛秋平表示,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为义乌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高端平台,义乌将以智库交流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各城市之间的商贸、产业、人文等各方面的合作。


  阿尔卡贝·奥克贝·梅蒂库在致辞中表示,非洲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条件改善,国家也越来越稳定。作为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发展。中非贸易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在气候变化等相关国际议题上展开了密切合作。埃塞俄比亚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中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埃塞克比亚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农业等方面发展较快,实现了经济转型,现在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之一。

  阿尔卡贝·奥克贝·梅蒂库认为,在埃塞俄比亚发展特别是推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是对制造业进行投资。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埃塞俄比亚需要获得更多的制造业投资。第二是希望利用中国的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设施完成后的运行和管理。第三,学习更多的中国经验。埃塞俄比亚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东亚地区经验,既要学习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环境问题等有关教训。希望与会代表能够积极建言献策,谈谈非洲如何能够尽快发展自身、更好地从伙伴关系中受益及应对中非双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开幕式上,查尔斯·卡永加说,本次会议表明了中国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2016到2018行动计划以及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释放出了中非合作的重要性。查尔斯·卡永加回顾了中非合作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在非洲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2000年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非合作更是得到长足发展。
  
  查尔斯·卡永加表示,非洲现在处于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是在和平安全方面,非洲总体上来讲比较和平,但有些国家还经历着战乱以及恐怖袭击。和平安全成为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在经济方面,非洲正在经历飞速的经济发展进程。政治稳定,充分利用低油价提高农业、工业发展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因素都可以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三是区域一体化也有利于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现在非洲一体化变得越来越迫切,包括政治和经济上,这也有利于推动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查尔斯·卡永加说,中非合作将助力非洲的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以及六百亿资金支持,既有利于提升非洲发展水平,也有利于中国提升国际政治以及道义地位。


  蒋国俊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作为主办方,浙江师范大学真诚期待与大家共同合作,将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办出成果、办出实效,为中非友好合作的宏伟篇章增添精彩一笔。


  来自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多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社科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传媒大学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智库领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和企业家参加会议。
  
  论坛期间,我校非洲研究院发布了近期学术成果,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专著《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国家新闻出版重点项目成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的“当代非洲发展系列丛书”共28种。
  
  开幕式后,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主持召开了论坛第一次全体大会。艾平,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社会发展政策司司长马努赫,埃塞俄比亚外交部亚澳司司长伊鲁,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徐英九,非盟委员会战略规划部“非洲2063议程”协调员马博特,联合国工业和发展组织亲善大使、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塞内加尔政府发展与投资顾问海宇,义乌市科瑞丝通贸易公司负责人、在义非洲人代表苏拉等等8名演讲嘉宾,围绕论坛主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非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共设3个分议题9场讨论,与会代表分别就“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加快非洲工业化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如何有序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包括在合作过程中如何防止企业间恶意竞争,顾及非洲国家利益及环境保护问题”“如何既推动中非产能合作、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解决好融资问题,不给非洲国家增加债务负担”等分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和沟通。会议还专门设置了中非经贸分论坛研讨。
  
  非洲与会代表还将参观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进口商品馆、青岩刘淘宝村、科创新区以及义乌中学、义乌工商学院等经贸、教育重点区域,调研我校非洲博物馆、金华锁园古村非洲文化沙龙馆和金华秋滨小学非洲活力园等非洲文化传播、中非文化交融基地。
  
  据了解,近年来,我校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致力中非交流合作,形成了非洲学术研究、汉语国际推广、涉非人才培养、对非校际交流四大领域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学校在国内高校非洲研究领域保持了多个第一:学校是第一批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执行单位,建有中国高校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中非国际商学院,拥有第一个中非关系研究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设立了第一个“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等。学校还拥有中国高校唯一的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获批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非洲孔子学院研修中心,与非洲高校合作共建孔子学院3所、承办非洲教育管理研修班90余期,并与非洲28个国家的65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已逐渐成为非洲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非洲事务咨询的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对非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中非智库论坛创立于2011年,以“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为宗旨,已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先后在中国杭州(2011)、埃塞俄罗比亚首都亚得斯亚贝巴(2012)、中国北京(2013)和南非茨瓦内(2015)成功举办了四届会议,就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关系及相关领域的话题进行坦诚对话、思想交流与政策研究,在推动中非学术交流、促进中非智力合作、巩固中非传统友谊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同时为新形势下发展中非关系贡献了思想智慧和政策建议。



编辑: 廖梅杰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