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做客“尖峰论坛”:强化道德引领,开好社会转型“列车”(图)
日期: 2016-05-17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徐俊晖 谢莺)“社会转型像一列加速转弯的列车。有人觉得很爽,像坐过山车;有人觉得很晕,看不清周边的一切;有人会不适应,被边缘化,甚至被甩到窗户外。” 

陈子昊 摄

   5月15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建华做客我校“尖峰论坛”,与师生们聊起了社会转型。他认为只有充分加强文化转型和管理,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才能为社会全面转型提供正确的价值方向,确保社会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行。

   当代中国社会已步入全面转型“快车道”

   “社会转型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不适应,是因为没有落实好社会全面转型。”李建华开场便直面现实问题,他带领师生回顾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三大近现代社会转型,指出这些转型均是由政治或经济单一驱动的。这些单一社会转型,常会导致道德滑破、自律下降、贫富差距、腐败、环境等问题突出。

   比如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以经济为驱动力量,道德标准开始向市场经济倾斜。在这过程中,人口加速流动,促使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而网络的存在更加冲击了道德,诚信缺失现象突出,给道德约束机制带来巨大的挑战。

   “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才正式进入全面转型的‘快车道’。”李建华对此指出,“在单一性的社会转型向多维度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增加民主政治、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法治社会等元素,建立‘全面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文化作“制动系统”,“转弯加速”更安全

   以列车转弯加速又不至翻车作为一个形象例子,李建华说,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正是“加速转型”。他认为走好这一步,除了需要高超的驾驶员,即社会转型中优秀的指导者,还需要‘文化’作为制动系统,保障‘列车’安全地前进。”

   由于我国公共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文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文化转型呢?李建华认为,“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围绕它构建针对不同社会主体、领域的规范体制和评价标准。主张文化转型带动社会转型。”

   此外,李建华以闭关锁国的清政府饱受外族侵略为例,论证基于文化自信的世界文化管理也是文化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我们应该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保留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更要做好传统文化向现代性的转变,学会输出中国文化,化被动为主动,建立新的主体性文化管理。”

   公众人物应做好道德“火车头”

   “近年来,我国的道德楷模都是草根群体,最多的是农民。没有一个政府官员,甚至没有一名大学教师。官员、企业家、明星竟位于道德认同感的末三位。”这些现状都引起了李建华的反思,他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道德生活现状,表明公共性群体道德引领能力的不足。

   “公众人物负有天然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行使总是会涉及公共利益。”,李建华认为这部分群体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对于社会道德产生示范性效应,他们应该在道德引领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接受群众监督,让自己的言行满足公众的道德期待。”



编辑: 陈威俊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