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22日,“2016全国非洲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论坛以“从传统到未来:在文学世界里认识非洲”为主题,由我校外语学院与非洲研究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外参会代表与我校师生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施宗伟 摄
开幕式上,副校长楼世洲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对外语学院决定开辟非洲文学研究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表示肯定,希望即将成立的非洲文学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好平台优势,不断深入战略合作,积极服务于中非文化的繁荣与传播,为推进中非学术和文化交流作出新贡献。
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指出,我国的非洲文学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他鼓励有志于研究非洲文学的学者立足于非洲大陆,以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解读非洲文学,创造中非文学交流的新视角。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非洲文学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中心由外语学院院长洪明教授担任主任,汪琳博士担任执行副主任,还特别聘请了聂珍钊、李振中、杨金才、颜治强、Chima Anyadike、蔡圣勤、黄晖、蒋晖、邹兰芳、杜志卿等10位专家为中心学术顾问,通过整合学术力量,加强非洲文学研究。
本次论坛安排了6场主旨发言、7场分论坛以及一场圆桌论坛。
在主旨发言阶段,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运用伦理学的视角,对黑人精神的词源演变及其拓展等内涵和未来进行了深入解读。尼日利亚奥巴费米亚沃洛沃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客座教授Chima Anyadike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全球化语境下,被肆意歪曲和质疑的非洲文化传统将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李永彩教授对非洲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进行了清晰、逻辑的梳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蔡圣勤教授分析了南非作家布林克小说中的异化、逃离与反叛主题。华中师范大学黄晖教授介绍了《非洲文学史》的写作意义、主要观点与学术创新。我校江玉娇教授对尼日利亚著名诗人Christopher Okigbo的诗歌进行康德式美学解读。
7场分论坛的议题分别为非洲文学的传统与历史、非洲文学的现状与走向、非洲文学的伦理批评、非洲文学的翻译与传播、非洲文学中的权力与话语、非洲文学中的妇女与儿童、中国与非洲在文学世界中的相遇与交流。与会代表通过文本分析、历史梳理、对比研究、语言解构、问题整理等方法,分享了最新的学术观点,引发激烈的学术对话。
圆桌论坛以“非洲文学: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分为特邀专家单独发言与开放性问题讨论两个环节,邀请非洲文学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等学者,与40多名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特邀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此次论坛为学者们搭建的平台,围绕非洲文学学科建设与体制建设两个中心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表达了以本次论坛为基础,在未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期许。
闭幕式上,聂珍钊教授即兴点评,肯定非洲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在全国尚属首次,盛赞会议组织紧凑周到、效果超出预期,也认为非洲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顺应了时势,必将得到学界的重视与支持。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和国际化相结合的特点,为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向未来的联手合作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从传统到未来:在文学世界里认识非洲——“2016全国非洲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编辑:朱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