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军训】训练场上的“好声音”
日期: 2016-09-29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凌佳乐 郭爽)阳光、汗水、倒功、匕首操,军训场上的“好声音”从未沉默。

  声音一:当身体碰撞草地,当“匕首”划过裤缝

  教官一声令下,不出三秒,原本昂首立正、手贴裤缝的他们伴随嘶吼,纷纷跃起,一个个倒下,做着卧倒、前扑等高难度动作。他们是倒功方阵的新生。

  “我初中时练过摔跤,但第一次倒还是有些犹豫。”体育教育专业的何佳乐说,“大声喊出来就能给自己壮胆。”何佳乐是倒功方阵里的“数百分之一”,在他看来,体院学生虽然身体素质较好,但倒功对他们而言也略有挑战,调整呼吸、掌握平衡都非常重要。刚开始训练,免不了受“皮肉之苦”。“虽然戴了护具,但一些同学的手肘、膝盖还是擦伤了,里面还有很多女同学。”

  热身是在太阳下站军姿半个小时、跑操场8圈,耳边是教官“站不好,继续站!倒不好,不断倒”的“鞭策”。

  精业楼前的大草坪上,有这样一群“巾帼女将”,她们手拿“武器”,一动一声“杀”,气势不凡。“第一次喊有点害羞,但练多了就很自然地吼出来了。”行知学院的邵钰茹说,“初、高中也有军训,但匕首操还是第一次接触,很有趣。”

  在训练时,教官让新生们以“笔”代“匕”,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可训练手感。经过三四天的训练,匕首操方阵的新生们已学会整套动作,但教官还是要求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练。“手臂用力久了的,晚上休息的时候会感觉酸。”邵玉茹说。
 
  声音二:当军训遇上音乐,当汗水遇上欢呼

  “我独自走过你身旁,并没有话要对你讲……”树林里却传出阵阵歌声。伴着非洲鼓和吉他的旋律,四个男生唱起了《思念是一种病》《花房姑娘》……他们都是音乐学专业的新生,利用器乐特长,举办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草地音乐会”。

  “好不好听?要不要再来一首!”新生邹瑞负责暖场及和声。说起这一次配合默契的“音乐会”,邹瑞强调,他们并没有提前准备过,一切都是即兴的发挥。这热爱音乐的四个男生军训的这些天经常会在寝室里合作“玩音乐”。“训练之余放松一下,默契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打非洲鼓的牛汉诚来自河北,他和“主唱”张猛是老乡。从初二开始玩非洲鼓的他已经是这方面的“达人”,在丰富的晚会甚至商演经验。“所以这样表演完全不会紧张,就是想利用军训的机会和同学更熟悉一点。”牛汉诚笑着说。颜小帏是丽水人,弹民谣吉他的他坦言,“草地音乐会”并非他们首创。从军训开始,就陆续有音乐学院的新生给大家带来长笛等才艺表演。  

  声音三:当天空回荡口令,当严肃教官流露温情

  “踏步——走!”教官响亮又略带沙哑的指令声回荡在场地上空。

  三营教官李晓晨是第一次带军训,他说,自己每天要扯着嗓子“吼口令”不下百次,还要示范喊院训,开始几天会嗓子哑、喉咙痛。但几天下来,教官们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护嗓宝典”。“我们一有空就会含‘金嗓子’。”李晓晨说,“有时候一天的军训结束了嘴里还有没有融化的‘喉宝’。”除了多喝水等“治标”的方法,李晓晨还有自己的“治本”之策。“平时我也会尽量用胸腔发音,减少对嗓子的消耗。”

  教官们平常利落洪亮的“喊”和“吼”是军人身份的要求。“它们能够帮助塑造一种军营的氛围,让新生更好地融入进来,磨炼意志。”

  有时,教官还会给新生单独“开小灶”。“对,先踏步再换脚……”教官们的大嗓门立刻就收敛下来了。“单个教的时候就要小声一点了,耐心很重要。”

  军训时间紧,任务重。李晓晨说,对于新生,每天下午是最热最辛苦的时候。为了让新生劳逸结合,在阅兵式上取得好的表现,教官们有时也会唱军歌甚至流行歌曲。“不管怎么样,只要新生能得到锻炼和成长,我们就很有成就感。”



编辑: 张峻峰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