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环学院本科生施亚成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日期: 2018-03-27 作者: 供稿单位: 地环学院

  近日,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施亚成同学以第一作者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了题为Highly sensitive label-free amperometric immunoassay of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using hollow dendritic AuPtAg alloyed nanocrystals 的研究论文 (https://doi.org/10.1016/j.bios.2018.03.052)。通讯作者为王爱军教授、冯九菊教授。该期刊为国际工程科技类顶级期刊,影响因子7.780,中科院分区工程技术1区Top期刊。


  施亚成同学自大一进入王爱军老师课题组以来,积极参与实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其实验动手能力、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及以上论文6篇,现保送清华大学直博研究生。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疾病防治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而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则是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最重要的早期检测指标。该工作以脯氨酸为绿色调控分子,一步水溶液法制备空心树枝状AuPtAg合金纳米晶,基于该材料对铁***的高效的催化特性,构建了新型的无标记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高选择、高灵敏的精准分析。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以及青岛科技大学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实践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推进了学院大学生学风建设。


  王爱军教授长期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以及在环境与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1项。在J. Mater. Chem. A、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Nanoscal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J. Power Sources等国际著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6.0的论文30篇,论文引用3700余次,4篇论文为ESI高引用论文;h指数为32(2018年3月)。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