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科技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会上,校党委书记、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蒋国俊和国家外专局文教司副司长王嵩共同为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揭牌。国家级领军人才、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洲受聘为中心首席专家。
研讨会由副校长李伟健主持。
蒋国俊简要介绍了我校非洲研究工作的主要成就,强调中非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而从根本上看,科技合作的真正落脚点是科技人才的合作。他表示,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伙伴,学校对非研究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他希望中非科技合作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中非科技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更好地服务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王嵩代表国家外专局祝贺会议的召开,他表示,中非科技合作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热点问题,研讨会将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中非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促进中非科技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他期待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为我国与非洲各国的科技合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坦桑尼亚生物学家、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托马斯·雅各布·里莫简要回顾了中非科技合作的历史,介绍中国当前在东非地区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科技合作的意义,表达了引进中国经验实现在地转化以推进非洲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意愿。
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珍从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心基本情况、建设构想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心建设与运行情况。
开幕仪式后,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处曾肖芃、刘鸿武、陆洲分别作主旨报告。
曾肖芃以“‘一带一路’框架下浙江国际科技合作”为题介绍浙江科技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发展情况,欢迎非洲国家科技人员来浙江交流学习。
刘鸿武阐述了“中非发展合作与知识共享”的观点,他认为,非洲的问题是发展问题,中非双方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之间可以共享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等领域的知识,促进非洲独立自主的发展。举办中非科技合作研讨会在于思想观念的交流与探讨,观念先行,促进科技的深度合作。
陆洲关于“遥感大数据产业化”的发言,介绍了我国遥感大数据领域的最新发展,科研团队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在地理、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以及遥感大数据技术在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祁连山区等特殊地理区域的应用经验。
来自南苏丹、乌干达、塞拉利昂、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的科技管理者和科技精英,以及大连大学、我校的学者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2016年,我校“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获批成为首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理工学科与非洲的深度合作,推动学科转型及中非科技合作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校组建了20余人的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网络资讯收集、访谈等方式,建设了非洲科技组织数据库,形成了《非洲科技问题研究年度报告》等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获得领导批示,日渐成为中非科技合作的重要智库。
摄影:方以琮
编辑:张凯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