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发表过相关文章,我们才开始去做这个研究,就成了擦人家**的人。而作为研究者,就一定要走到人家的前面。”5月27日,加拿大国家一级讲席研究员,国际知名发展心理学家,儿童说谎研究领域的顶尖权威专家,我校“尖峰学者”讲座教授李康,来到丽泽故事汇,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在做学问方面的独到见解。
“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前人”
李康发现一个怪现象,在国内,一个研究如果从来没被人做过,那么其他人就也选择不做。一次他做新研究,遇到有同学坚持要求说,“老师你给我找一篇关于做这个研究的发表的文章,我去看一下再做。”这就是李康口中给别人“擦**”的行为。
李康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与老师的价值观有关。许多老师让学生做研究时先考虑:“有没有前人的研究?没有前人的研究就不要做。”而李康直言,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前人,创新就是要做没人做过的事情,而且要把创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他呼吁,老师们应该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去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探索新的东西。
“明明有能力但不讲出来,你会错失机会”
李康还发现了另一个怪现象,在国外投简历时,中国学生大都不写曾获得过的奖励,而外国学生则把大小事情都写进去,把自己包装的很好。基于这样的情况,李康鼓励有意向出国的同学们,要自信,不能太谦虚。
李康曾在国外作为招聘方,面试过一个中国学生,除了说自己搞过乐队,该学生始终不愿讲自己还干了什么。然而李康事后了解到,他其实已经为一个电视节目写了至少十几首配曲。李康感慨说,“如果他把这些写入简历,我们就肯定会录用他,但很可惜他没有。”
“你怎么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呢?要去多试一试。”李康拿出自身经历:当初加州大学只想招收一个助理教授,而他想要应聘副教授,就直接去说,结果成功了。他提醒同学们,不要帮别人选择自己,而是要自己去选择,“你做你的决定,他做他的决定。”
“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康很感谢自己的导师们,因为他们从来不说“李康你去做这个,李康你去做那个”,而是说“你想要做什么研究,就做什么研究”,因此他对研究很投入、很喜欢。“洗澡开车做菜的时候,我都会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做”,而且也“会经常想出新的idea”。
而李康自己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钱淼,是李康教授的博士生,我校教育学院2015届院友。在她的科研道路上,李康亦师亦友,钱淼受其影响,也坚定地认为“要敢于创新,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东西,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摄影:周梓南
编辑:项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