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论坛第95讲:杭间谈中国传统之美的重新发现
日期: 2018-06-26 作者: 供稿单位: 美术学院

  6月23日,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史学者、文学博士、博导杭间教授做客我校“尖峰论坛”第95讲,从柳宗悦的民艺思想谈起,表达了对中国传统之美的重新发现。



  杭间强调,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这与我们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的初衷是一致的。杭间表示,幸好我们已处在能够认识这样的美的时代,并且生活在要求这样的美的时代。


  杭间认为,当今乡村变化的文化判断至关重要,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相比,我们的审美大大倒退,文化价值的判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他告诫大家,我们今天的乡村保护不应是珍珠式,而应是系统的保护,对生活的重建或保护,应当是以共鸣为前提的。


  杭间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讲到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重建南通城,讲到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他梳理了中国乡村结构的变化,并将乡村的生育制度、土地制度、教育问题和乡村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针对当下历史文化村落构成制度系统及保护利用创意设计方向问题,杭间认为设计不是单一的,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两汉时期的分封制度、封建王朝的自然经济体系、儒家治理的稳定结构、民间艺术的传统之美等维度剖析中国历史文化村创意设计的整体人文生态体系。



  本次讲座也是国家艺术基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的第一讲,为更清晰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村落提供了新维度,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指明了新方向。


    杭间,艺术史学者,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