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研究院第二次工作坊:探讨浙江方言文化资源库建设
日期: 2018-11-28 作者: 供稿单位: 人文学院

       11月26日下午,中国方言研究院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第二次工作坊,探讨浙江方言文化资源库的建设问题。工作坊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主持,特邀参加研讨的嘉宾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鹏博士,著名节目主持人、语保中心顾问汪涵先生,语保中心王莉宁研究员,还有来自杭州、金华等地高校与社会机构的专家学者,方言研究院与北京语言大学的部分博士生与硕士生。



       曹志耘教授介绍了中国方言研究院徽标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搭建桥梁,跨越学术和社会之间的鸿沟。他强调,建设浙江方言文化资源库是中国方言研究院“学科为本、立足浙江、服务社会”三大理念的具体体现,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程,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吸收借鉴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


       张鹏博士做了题为“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介绍及展望”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建设中的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应用。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的采集原则,该平台目前已经拥有786个汉语方言点和224个少数民族语言点的图文声像资源,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能各取所需。关于浙江方言文化资源库的建设,张鹏提出了“开放、共建、智能、共赢”的八字建议,他认为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将使语言资源的保护与研究越来越便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


      作为节目主持人,汪涵也致力于民间语言的保护。为搜集湖南的方言资源,他向妻子“贷款”500万元启动了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组织专家团队对湖南57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所有的声像数据将全部无偿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只为500年后有那么一个年轻人,听到他祖先说的家乡话时能流下一滴‘感动的热泪’”。


       一谈起方言的保护传承,涵哥的奇思妙语便如汩汩的泉水般喷涌而出:他自比为方言学的“门外汉”,却一门心思想和“门内”的曹志耘老师“里应外合”,共同“跨越鸿沟”;他认为方言只有创新内容和形式,才可以“越策越开心”,从仅有传承价值升华到兼具传播价值,像流行的方言音乐和方言电影一样,“诗意”他人的生活,而不是被送进ICU重症监护室,活得没有尊严;他觉得方言保护不能凭借双脚短暂“腾空”,而要依托双翼实现“腾飞”,双翼之一为科技,之二为创新,文化自信则是起平衡导向作用的尾翼。

   
      研讨中,专家们还就方言语料的转写标注、文献资料的合理利用进行了交流。

编辑:刘璇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