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馨教授专著《西儒经注中的经义重构》出版
日期: 2018-11-28 作者: 供稿单位: 外国语学院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美馨教授的专著《西儒经注中的经义重构——理雅各<关雎>注疏话语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著综合中国经学、翻译学、批判话语研究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以中国传统经学话语范式为“地方性知识”参照系,以中国经典学术型翻译的成功案例——19世纪英国来华传教士理雅各的《中国经典》之《关雎》译释文本为个案,将理雅各译释文本与中国传统注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了理雅各中国经典跨文化诠释的中国经学话语特征、西方话语特征及其跨文化诠释效果,由此思考以全球话语多样性为指归的中国经典学术型外译路向问题。


    作者认为理雅各的《关雎》译释具有以下特征:经注定位,经义之“神”与注疏之“形”兼具;文本辩读,“述而不作”与“述而又作”并举;中西兼顾,“传统注疏”与“现代语码”切换。作者肯定充分理雅各“西儒经注”策略的跨文化诠释效果,也指出其科学话语、现代史学话语等西方话语特征影响了中国经义及其话语建构范式的跨文化表达。基于此,作者提出中国经典学术型翻译的路向建议:立足传统中国经学、文本辩读学术释译、兼蓄差异以参彼己、超越学科协同研究。


    该著作强调中国经典跨文化传播对全球话语多样性的当下意义,其跨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对跨语言、跨文化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其研究成果也可为中国经典学术外译提供借鉴。


  该书也是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华翻译研究文库”第一辑九本著作之一。该文库集合全国译学界的力量,具有学术性与开拓性。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19世纪英国来华传教士,在华传教30多年,返英后受聘为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西儒巨擘。他皓首穷经,翻译了大量中国经典。其《中国经典》(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第三卷《书经》《竹书纪年》、第四卷《诗经》、第五卷《春秋·左传》)在中学西传中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传教士汉学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和跨文化诠释学的伟大尝试”。其第四卷《诗经》被认为是使汉学研究变得更为全面的一个分水岭,理雅各也因该译本而被誉为“开创西方汉学新纪元”。理雅各是“汉学界的诺贝尔奖”——儒莲奖的首位获奖者,这标志着其汉学研究成果得到欧洲最高学术殿堂的认可。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