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全省高校在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和校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教育之江”推出系列专栏,看看全省高校典型的经验做法。
今天,一起看看浙江师范大学如何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优化流程 一网一码 提升服务 强化考核
推进“最多跑一次” 助力“五个浙师”建设
浙江师范大学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千方百计让师生少跑、不跑,节约每一分钟”为工作理念,以“实现校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为工作目标,以“一网一码”建设为工作抓手,围绕“跑”字做文章,优化流程跑出精准度,一网一码跑出加速度,优化服务跑出满意度,考核督查跑出推进度,有效促进学校治理水平提升和师生办事满意度提高,助力特色、和谐、美丽、活力、幸福浙师建设。
优化流程跑出精准度
强化顶层设计
2016年10月,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师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提出不断推进简政放权,流程再造、标化服务;大力推进数字办公,智慧管理、阳光服务等8大项意见。内容包括推进“一表制”数字化服务,推进学生学习社区和线上线下一站式大厅建设等。2018年11月,学校出台《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各项改革工作的责任单位、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全面梳理事项
组织学校全校职能部门开展部门责任与服务事项梳理,明确每个事项的基本信息、办理流程、材料要求、办理时限及常见问题等,努力形成“办事清单+办事流程+办事指南”。全校23个部门共梳理出线上线下办事服务事项160项,到2019年6月底,实现了80%以上的校务服务事项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全部高频校务服务事项开通网上申请渠道。
加强学习研讨
建立学习研讨机制,赴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学习经验,定期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对办事项目梳理及流程优化等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讨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优化办事流程,规范服务程序,精简受理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重构再造流程
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有机结合,全面优化审批、服务事项,形成责任清单、审批清单和服务清单,对每一事项的办理流程、申报材料要求、办理时限和常见问题等都进行简化,删除不必要环节,调整繁琐环节,形成明晰、直观的学校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库。对所有事项的办事流程进行逐项讨论分析,重点对63项办事服务事项流程进行重构和再造。
一网一码跑出加速度
网络账号实现全打通
推动多系统多密码向“一网一码”转变。实现用一套账号登录办事大厅,即可跨接多项业务分系统,使全校师生彻底告别账号多、易混淆的老大难问题。
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
通过升级骨干网络和身份认证系统,出口总带宽提升至50G,部署无线接入点1700余个,确保教学行政主要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部署学工服务、人事服务、教务服务、科研服务等公共服务及第三方应用系统等各类应用60余项,全面涵盖校内师生服重点业务。
网上大厅实现指尖跑
学校网上办事大厅已完成13项跨部门应用系统的底层业务整合建设,涵盖学工服务、人事服务、公共服务、其他应用系统集成、各类网站群网站咨询订阅应用等。借助无线网络和手机智能终端的普及,在企业微信平台部署网上办事大厅的移动端,实现工资、成绩、课表、一卡通、图书等信息的便捷查询,以及会议、活动申请、考勤、投票、问卷、微信虚拟卡等事项的移动办理,平台目前注册使用人数已达37000余人。
重点领域实现零等候
根据梳理的办事服务事项,针对师生特别关注关心的事项以及办事频率高的事项,由“最多跑一次”办公室与相关部门直接对接,重点推进,以点带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宣传部开通手机申报平台,讲座申请、横幅悬挂等事项均可通过手机网上申请办理。计财处针对报销“排号难、等候久”的问题,设置了自助报账投递机及一台电子回单箱,实现“全天候”“零等候”投递报账。网信办针对师生各类证明材料的需求,在师生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了自助打印终端,一年自助打印3.2万份,通过自助打印终端实现学生成绩证明、学籍证明、在读证明,教师收入证明、在职证明等事项24小时办理,提高师生满意度和获得感。
提升服务跑出满意度
推动常规工作向重点工作转变
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推动改革工作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倒逼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
推动“人跑”向“数据跑”转变
全校160项服务事项其中66项已实现线上办理,90项原线下服务事项将转为线上办理,使线上服务事项占总服务事项比率达到98%,134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
推动多部门办理向一窗受理转变
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等新模式,让师生办事只要入“一扇门”,到 “一个窗”,拿出“一套材料”就能办成。将学校所有设备管理职能统一到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一个部门,方便师生办事。优化升级学生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学生处、国际处、研究生院、团委、后勤集团等部门进驻大厅,学生只进“一扇门”即可享受就业事务咨询和手续办理、出国咨询、勤工助学申请、成绩单办理、网络缴费、饭卡充值、打印复印等多项服务。
推动事务办理向师生体验转变
在改革方案制定、服务事项梳理、服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强化“用户意识”,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如何破解改革堵点等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讨论,制定改进方案。建立由普通师生组成的模拟用户体验团。在流程上线之前由体验团深入体验,提出改进意见。如行知学院在上线宿舍人脸识别系统的过程中,邀请师生体验团参与其中,根据师生体验结果不断改进系统。目前该系统不仅具有智能门禁、适时报警功能,非本楼学生进出宿舍时门禁系统会适时报警通知管理员,该系统还可自动生成宿舍考勤统计,学生超过规定时间未回宿舍,系统将自动发出短信通知学生和相应辅导员、班主任。
考核督查跑出推进度
强化责任促担当
明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是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部门指定一名熟悉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人员具体执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集中精干力量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严格督办抓落实
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列为职能部门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督查制度和月报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滞后的部门,启动追责机制,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畅通渠道集民意
畅通部门联络人参与渠道,建立微信联络群,方便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畅通学院师生参与渠道,通过发放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吸收师生意见;畅通网络公司参与渠道,跑改办在与部门对接改革落实过程中,邀请网络公司参与,及时破解技术难题、优化程序设计。
加强宣传树典型
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力的部门进行宣传,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效应,无形中督促其他部门加快改革进度。
下一步,浙江师范大学将按照既定的节点目标,进一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务服务”,加快校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加快网上办事服务事项的新流程开发,加快多类型平台建设,加快社会服务和政务服务进校园,着力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服务,使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师生获得感明显增强,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来源:起航号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