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他以应用数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也是在那一年,他放弃令人羡慕的保送名额,走进春晖中学的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十四年的冬来暑往,他在春晖园中辛勤耕耘,用汗水和付出,培育无数莘莘学子,收获丰硕教学成果。他就是浙江省教坛新秀、绍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林国夫。
注重课堂教学 授课精益求精
林国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谨务实,办公桌上的备课教案和测验试题,都做着细致的备注笔记。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说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2005年,初出茅庐的林国夫专业成绩优异,知识掌握扎实,却缺乏教学经验。为了克服这个短板,每天,他都认真备课,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理清所教内容的结构及其在整个高中知识框架中的地位作用,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和巩固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学生实际撰写教案,努力把数学课教出新意。
与此同时,虚心求教的林国夫,一有空就跑到徐祝庆、袁宗钦两位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努力确保教学环节自然流畅,知识架构条理清晰,试题分析讲解到位,课堂氛围活跃高效。
在教学反馈过程中,林国夫总是习惯课后去教室里转一转,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大家对课堂知识点的消化情况,再根据课后习题反馈和错题面批情况,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调整。“知识点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以理解、记忆为主的事实性、概念性内容,还要通过练习进行体验,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程序性知识点的巩固。所以,除了在课堂上传授学生解题技巧,我会在课余精心编写资料,让学生在短暂时间内理解数学方法和思想,通过理解、操作、实践、感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在林国夫多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的教学之下,他所带的班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科成绩稳居年段前茅。
2014年,林国夫作为上虞唯一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代表绍兴市参加浙江省第二届高中数学教师说题比赛。在赛前培训的过程中,他一次次深入研究数学问题,挖掘数学本质,不断改进完善解题技巧,最终凭借着这股精益求精的态度,捧回了全省高中数学教师说题比赛第一名的荣誉。
潜心教学研究 学术成果丰硕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早在2010年,林国夫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就开始沉下心研究数学竞赛内容,力争以研促教,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丰富数学思想和方法。
回忆自己发表学术论文的历程,林国夫对2010年的寒假发生的事记忆犹新。那年年仅3岁的儿子因感冒引发哮喘,在医院治疗半个月不见起色后转院至省儿保。一天晚上,他向护士要了纸笔,一手抱着儿子哄觉,一手推演向量问题,在凌晨寂静的病房里,用三个多小时写下了一篇关于《三角形四心的向量特征及其应用》的文章,并于同年12月,被刊发在基础教育核心期刊《数学通报》上,整整6个版面!
2013年,林国夫在对一系列教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后,确立了《基于竞赛资源重组优化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的教改项目,并创造性地提出有效利用数学竞赛资源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七项措施。2015年,他又确立了《架构立体式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竞技水平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的教改项目,根据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特点,积极探索致力于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方式和策略,摸索出有利于学生内在知识、方法、策略、思想有机融合,逐渐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一系列实践措施。如今,两项课题研究所得的教学措施都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且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在“教学相长”的路上,林国夫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定期查漏补缺,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思维这一核心主题,做好“草根式研究”,通过摸清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培养学生观察数学问题本质的眼光,不断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截止目前,他已陆续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数学通讯》、《中学数学》、《高中数学教与学》、《数理化学习》等各级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累计15余万字。主持的两个教改项目也分别荣获2013年、2015年绍兴市学科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林国夫的辛勤耕耘下,2018年,其所任教的班级高考数学平均分达135分。辅导的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或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及以上22人,获省一等奖30余人。与此同时,上虞市学科带头人、上虞市名师、上虞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上虞区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也接踵而至。
林国夫说,他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爱的知识型教师,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自我革新,与时俱进。“我很享受在春晖园里的教书时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在这片教育沃土上,努力拼搏,相信奋斗的青春最精彩。”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