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剧情简介:结婚三年后,事业有成的韩冬与舞蹈家妻子陈奚突然对安稳平凡的婚姻生活感到莫名的恐惧,他们甚至不知如何去面对彼此,于是选择了逃避。韩冬租进了一座叫“晚风”的大厦,遇见一个叫“夏炎”的女孩。正在创作原创舞剧《孤叶》的陈奚,也在艺术和生活中陷入了双重的迷茫和找寻。另一个迷茫和找寻中的人,是陈奚的好友阿树,他的女友“花非花”在地震后生死未知、音讯渺茫…… 现实和虚拟、艺术和生活、过去和未来。又是一年的幕起幕落。在时间的大江大河里,他们聚合,他们离散。
朱雨晴
今晚,《晚风》拂面而至。
这些天,在浙师大师生的朋友圈里,文传学院胡斌老师的这部最新年度大戏一直在刷屏。总共11场演出的票,已基本售磬。
从《赵氏孤儿》《金锁记》到《又一部话剧的上演》《你好,人间》……《晚风》是胡斌在浙师大创办111戏剧工坊以来,10年里排的第8台戏。10年时间,他把111戏剧工坊打造成了一个烙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品牌,“胡老师的戏”成为品质、情怀的代名词,“看胡老师的戏”渐渐成了许多老师、学生乃至金华话剧爱好者的一份期待。
对胡斌自己来说,他与话剧这10年的经历可用“相爱相杀”来形容。每一部戏结束,他都会说“再也不排了”,然后又食言。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戏剧学博士,排戏仿佛是他的宿命——就像他戏中的人物一样:“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排戏,因为实在太累太苦太漫长了;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就是不排戏,因为无法接触学生们那种期待的眼神。”
把演员拉到杭州“**”两个月
所谓“学生们期待的眼神”,其实是胡斌希望给学生们一个交待,或者一个机会。
以往每年排戏,总有些新生参与,他们是配角,是“打酱油”的,甚至就是打杂干粗活的。但毫无疑问,他们也渴盼着有机会能站在舞台中央,占据C位。于是,3月,胡斌决定排演话剧《晚风》。
演员也很快确定下来,在去年的《你好,人间》里面饰演保安的盛楷,担纲新剧的男主角;之前没参加过演出的大四学生陈睿,在“省青松计划青年话剧演员大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优秀奖,胡斌让她演女主角……
确定了两组10多位演员之后,胡斌做了个决定:暑假两个月,把所有演员拉到杭州,他出钱租房子给他们包吃包住,全部“**”起来,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排戏。
排一部戏花费不菲。得知胡老师又开始筹备新戏,曾经参演过他的戏、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魏希之,把第一年工作的积蓄5万元掏出来给胡斌作为制作费。其他一些朋友也倾囊相助。
“真打,真哭”
熟悉胡斌的人都知道他对戏的痴迷,一旦开始排演,平常温文尔雅的他就成了活脱脱的“戏疯子”,每个动作、每句台词、每次走位,他都会抠得非常仔细。
暑假期间,胡斌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很多小视频,其中多数是他对演员们的各种“折磨”“蹂躏”,有的学生被他骂得失声痛哭。
“他们都20岁出头,对剧中人物的情感无法理解得很透彻,有几个演员开始的时候完全不适合角色需要,我要硬生生地改变他们。”胡斌说,他是真打,演员们也是真哭。
为了让男主演盛楷贴近角色,胡斌要求他每天必须穿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到排练场,但盛楷有时候做不到,起床后随便套件衣服邋里邋遢地就来了。胡斌无名火起,当即一顿责骂,让他回去收拾干净。
“他们同时还在准备考研或者找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但演戏,我不能放低要求。”胡斌的“苛刻”让学生们在表演上进步很快,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排演期间,盛楷被杭州学军中学聘为老师,专职从事表演教学。
两个月里,导演和演员,老师和学生,有抱怨,有冲撞,有嘶吼,但没有一人放弃。
每一部戏的上演都能召唤回许多人
111戏剧工坊创立10年来,通过一部部戏剧,胡斌把自己的戏剧理论与排演的实战相结合,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一个学生演员过来,能上升到什么阶段,到达什么程度,他都心里有底。这几年,他培养和指点的多名大学生、中学生考上了中戏、北电。
文传学院副院长余韬是《晚风》的监制,参演过多部胡斌的话剧,见证了111戏剧工坊“从一句‘戏言’到一个‘品牌’,从经典改编到现实主义原创,从单纯的舞台表演到剧场内外的现实观照”的转变。他说:“文传大戏的价值所在,是它不仅仅是一台戏,也是一个认识和理解艺术的平台。”
但是,在金华做话剧的氛围并没有多少改变。一样的筹钱做戏,一样的担心会卖不出票而赔本。不过,胡斌已淡定了很多:“今年我不抱怨,也不觉得累。靠传统戏剧不可能赚大钱,不赔本就好了。”
胡斌和111戏剧工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文传学院的毕业生、以前参加过演出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来看戏,全都免费。而让他觉得温暖的是,每部戏上演时,不用邀请,都会有四五百人从全国各地赶回浙师大看戏,他们中,有的带同学朋友来,有的拖家带口来,有的甚至会住几天连看多场……
来源:《金华日报》(2019-09-20 第10版)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