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嘉善: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日期: 2019-09-25 作者: 供稿单位: 嘉善县传媒中心

从这个学期开始,孔燕菲开始过与以往不一样的生活:原本住得离学校很近的她,现在每天早上要留出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上班。

“现在7点半到校,比原来提早半个小时,而且学校更远了,所以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出门了。”孔燕菲之前是嘉善县杜鹃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从这个学期开始,她被选调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任教。而在来到这所学校之前,她还曾经有三年时间流动到大通小学任教。从县城小学到乡村小学,再到这所由嘉善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孔燕菲坦言,她为自己能够参加这样的一种教学交流而感到幸福。

嘉善的教师流动工作始于2010年县城学区的一次调整,原魏塘中学和魏塘四小这两所师资薄弱学校面临招生困难。为此,嘉善教育部门将两校分别更名为“实验中学”和“泗洲小学”,并从城区名校抽调2名校领导、6名初中名师、3名小学优秀班主任进行师资支援。从结果看,两校的学区调整进行顺利,既没有一名学生流失,也没有一名学生家长投诉。

这11名优秀教师流动的成功探索,促使嘉善教育部门对多年来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一是优质师资分布不均,二是教师队伍过于“稳定”,三是校际之间缺乏交流,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嘉善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不利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更带来了“择校热”等社会问题。于是,嘉善教育部门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教师流动改革试点。2010年7月,“嘉善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被确定为全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同年10月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是浙江省13个国家教育改革试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承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改革项目的单位。

这两天,秋意渐浓。每天,嘉善县天凝中学校长赵亮都要赶 清晨6时半的校车去学校。在路上,他会看一下学校微信公众号,思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今年是赵亮走上教师岗位的第19个年头,这些年,他先后在3所初中学校工作过。2011年7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担任嘉善三中政教处副主任的赵亮通过申请,成为教师流动改革项目成立后首批参与城乡师资流动的老师,从嘉善三中流动到了洪溪中学。2012年暑假,赵亮竞聘为德育副校长,又回到了嘉善三中,2016年暑假,竞聘成为天凝中学校长。从“十佳教学标兵”到县级名师,从特级教师预备队成员到浙江省教坛新秀,从嘉善课博会成功展示到浙江省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这些‘流动’经历,让我重新‘点燃’自己,认识自己,时刻激励着我做更好的自己!”赵亮感叹道。

统计数据显示,在5年教师流动试点工作中,嘉善报名参加流动的教师近1300人,实际流动891人,占适流教师总量的52.6%,完成试点目标任务的105%,其中城乡互动约496人。36所义务教育学校132名校级领导中,88人进行了流动,其中34名校级领导流动到农村及基础薄弱学校。253名骨干教师由县城学校流入农村学校,38名名师流入农村学校,实现全县农村学校名师全覆盖。多年来,全县市级名师人数比同期翻一番,省、市课题,论文立项或获奖同期增长75%以上。

如今,试点工作虽已顺利完成,但嘉善教师流动已成为常态。2016年,共流动216人,其中校级领导81人,35名教师由县城学校流入农村学校。2017年89名教师参加流动,有18名教师从城区学校流入农村学校。2018年、2019年分别有38名、239名教师参加流动。


来源:嘉善县传媒中心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