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蒋国俊为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传承浙师精神,担当强国使命,给自己一个“大欢喜”!|70·初心
日期:
2019-09-26
作者:
记者 朱慧 摄影 方以琮 视频 傅栋 李粤 盛万情 杨羽歆 周琳
供稿单位: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欢迎各位在浙师开启人生新的征 程! 祝贺你们成为30余万名浙师校友的新生力量! ”

“小学和小学以前是浪漫阶段,中学是伏案学习的严谨阶段,而大学是站起来环顾四周的贯通阶段。在大学阶段积累知识固然重要,而学会积累知识的方式、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各种进步活动进行融合,才能担负起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
9月25日,校党委书记蒋国俊以《传承浙师精神 担当强国使命》为题在新体育场开讲,为4400余名2019级新生讲授大学第一堂思政课。
2019级新生的第一堂思政课课堂笔记✔
看了课堂笔记还不过瘾
想要知道现场的更多精彩内容
什么才是大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接着往下看吧!
63岁的浙师
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讲课伊始,蒋国俊分享了2019级新生中的两个小故事:一位“够铁”“够浙师”的新同学林涛,之所以坚定地选择浙师,是因为三位对他影响至深的老师都来自浙师;一对双胞胎兄弟郑简之、郑安之同学的父亲郑炜建议儿子选择浙师,因为“在浙江,想从教,从文,浙师大无疑是首选”……正因如此,我们和浙师的故事,“不仅是一次偶然发生的美好遇见,更是一个注定发生的温暖相逢。”
63岁的浙师有着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蒋国俊从西子湖畔浙师创立讲起,介绍了学校南迁金华、艰苦创业、克难奋进的办学历程。蒋国俊调侃地说:“浙师大一度被戏称为‘牛经大学’,这可不是英国的牛津大学,也不是同学们在网上说的‘要用牛的精力才能走完的大学’,而是周边骆家塘、高村成群的牛经过的大学;因为农民在校园里晒稻谷,还被戏称为‘早稻田大学’......77、78级校友至今还念念不忘当年录取通知书上写着‘要带一把锄头入学’,当年艰苦办学的情景,在今天的你们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一代代浙师人扎根浙中、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百折不挠、接续奋斗,推动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蒋国俊用一组组数字、一个个发展标志告诉新生,“浙师是一所以‘勤奋’著称的大学,也是众多兄弟高校学生羡慕的‘别人家的大学’。今天,同样勤奋的你——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浙师人相约芙蓉峰下,将一同见证光荣与梦想,迎接机遇与未来,证明勤奋与努力。”
温暖相逢
你需要了解的浙师精神
自建校以来,浙师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形成了浙师特质的精神传统,熔铸在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精神 里,体现在 “厚德仁爱,崇师弘毅”的价值追求 中,这些是一代代浙师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基因和密码。
蒋国俊以 “以师为荣的办学品格”“以实为要的办学品质”“以诗为美的办学品位” 为钥,为新生们解读浙师精神的内涵。
“ 近一半的浙江在职特级教师和普通高**色示范学校校长毕业于我校! ”从1956年第一届学生开学典礼上关于《先生和学生》的讲话引入,蒋国俊介绍了今年教师节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来校考察调研时对教师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梳理了浙江师范大学“ 因师而立,缘师而兴,依师而荣 ”的传统与传承。
蒋国俊说,“对你们来说,更幸运的是学校老师的家属区与教学区仅一路之隔, 家校一体,近在咫尺 ,同学们可以有许多机会和老师们求教论学,有许多机会走入‘师大学人’,无论白天黑夜,无论物理距离心理距离,都贴得很近, ‘来浙,必有我师’,我相信每一位师大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业导师、人生导师 ,学有所获,业有所成。”
沿着“唯实”的足迹,蒋国俊介绍了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上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绩。而这背后,是无数个踏实勤奋的“浙师追梦人”。像行走非洲大地30年、用脚步丈量梦想的 刘鸿武教授, 以及 他的学生 张利萍 ,放弃高薪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读博,两次远赴非洲做汉语教师志愿者。
“学校发展历经坎坷,但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办学环境,我们的师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危难处见担当,于浪尖口敢争先,推动着学校由小变大、由大变美。”以“美”为线,蒋国俊移步换景、为新生们逐一介绍浙师的湖光山色、楼宇风情。“师大地处浙江之心,少了大城市的繁华,更少了许多喧闹,少了许多污染。 幽雅的环境,宁静而致远,正是读书治学的圣地……愿离家来远方求学的你发现、享受人生的诗意。 ”
讲课现场,学子们时而热烈鼓掌,时而凝神静听,时而会心微笑,为浙师走过的光辉历程而自豪,为浙师人的执着坚守而骄傲,为能在这片沃土上接续奋斗而倍感兴奋!
从“心”出发
在浙师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同学们,当前你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期,生活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你们建功立业的人生舞台空前广阔,追梦圆梦的时代使命无上光荣。”
蒋国俊向新生们发出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心有大爱,厚植情怀”“心有大道,砥砺奋斗” 的召唤,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传承弘扬浙师人的精神传统,能够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在新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 从“心”出发,在浙师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从坚守初心、为儿童文学事业奋斗不止的94岁老校长、国际格林奖国内首位获奖者蒋风,到孜孜以求研制发明世界最亮极紫外光源的1982届校友、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 杨学明 ;从中宣部“时代楷模”、扎根苗乡烛照学子的1981届校友陈立群,到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非洲研究院教师团队;以及思政课教师竺建江、蒋一平,20年爱心接力支教广西龙州的支教团员……一个个浙师人砥砺前行、为梦想拼搏的故事从蒋国俊口中娓娓道来,流淌进每一位新生的心间,埋下理想的种子。
“希望同学们把图书馆、考研教室、新东大、自习室作为青春的舞台, ‘在浙师,你也能’,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大道 ,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着你。 ”“ 只要你们需要,只要浙师拥有,必定竭尽所能为大家‘站起来环顾四周’提供海量机会。 ”讲课中,蒋国俊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学生,帮他们的“浙师之旅”规划方向。
“青春正当时,路就在脚下。同学们生逢伟大时代,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重要使命。”蒋国俊最后勉励新生们,“ 传承浙师精神,担当强国使命,勇于砥砺奋斗,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的时代浪潮中实现最美的梦想! ” 在浙师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来肯定会给父母、给学校、给国家,更给自己一个“大欢喜”。
一个多小时的讲课,现场爆发出20余次掌声 ,新生们一同为浙师光荣的历史鼓掌,为浙师美好的未来鼓掌,为浙师坚守的精神鼓掌!掌声中饱含着他们对“浙师人”新身份的认同,对亲手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
校党委副书记朱坚 在主持报告会时为同学们用心用情的倾听点赞,他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记蒋书记的要求和期待,树立为祖国成才、为强国奋斗的正确方向和奋斗目标,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 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步伐的指引下,在全体师长的关怀下,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绘就最美青春。
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本科教学部、学工部、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新生班主任、辅导员,2019级本科新生聆听了讲课。
结识新的朋友,开始新的旅程
设立新的目标,迎接新的未来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一堂思政课
对新生而言意义非凡
教师也同样受益
看看他们有什么想说的!
我还有话想说:
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薛俊强说,由衷地为这样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点赞!蒋书记从学校发展脉络、价值追求和浙师特质的精神传统角度娓娓道来,还结合了那么多带着闪光名字的浙师人的故事,对于刚入校门的新生来说,这样的激励和启示太有必要了。作为新时代的浙师人,我们应该接过前辈们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接力棒,立志成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浙师人,立志成为心有大爱、厚植情怀的浙师人,立志成为心有大道、砥砺奋斗的浙师人,肩负起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时代使命。
工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马宁说,63年来,浙师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学子,他们用青春砥砺奋斗,用梦想成就未来,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影响和激励着代代浙师人。新时代、新工科、新担当、新作为,作为工科学院辅导员,当以工学的严谨考察一丝一毫,以创新的精神展望未来,通过“专业、行业、企业”三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育大国工匠而不懈努力。新时代追梦路上,我们当永葆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为实现中国梦、争创浙师一流梦而奋进不息。
初阳学院理科试验班周巧云说,63年春华秋实,浙师在荣光与梦想中培养出一代代的优秀学子,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我由衷地感谢蒋书记的分享,让我明白身为浙师学子,应不忘初心、勤奋苦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找到人生定位,不忘“劳”的重要性。相信所有2019级浙师新生,都能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为浙师与祖国的未来增光添彩!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吴恭蕊说,蒋书记的第一堂思政课,将磅礴的爱师情怀,强烈的“唯实”精神深深印在了在场每位浙师学子的心里。那一刻,我们因为了解浙师的“前世今生”而感到骄傲。浙师人以师为荣,以实为要,以诗为美的气质,此刻,相信在场的每一位浙师人心中都温存着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温暖,接下来,我们将同浙师一起,向更美好的未来进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刘雅宣说,我们“00”后生在最好的时代,聆听“中国梦”,我们听到大国工匠打磨国之利器的声音,看到引领世界侧目的中国科技浪潮。习主席曾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浙师研究生支教团扎根大山,奋斗在教育一线;浙师校友陈立群婉拒高薪支教扶贫,奋斗在贫困的黔东南教育一线。鲁迅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作为新一代浙师人的我,愿吾辈青年能不啻微茫,造炬成阳,不驰空想,不鹜虚声,常怀少年意气与家国格局,成为时代所祈望的太阳。
数计学院计算机专业刘柯红说,我今天才知道,浙师曾经历那么多挫折和磨砺,然而,浙师还是做到了,她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培育出那么多像陈立群学长一样优秀的浙师人,他们心怀大爱、教育报国,这份坚持与努力值得每一个浙师学子学习!学校的明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学校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位浙师学子共同努力,青春是用来拼搏的,正如蒋书记所说,“用爱传递爱,用我们的努力创造浙师美好的明天,践行浙师理念,共担强国使命!”
记者 | 朱慧
摄影 | 方以琮
视频 | 傅栋 李粤 盛万情 杨羽歆 周琳
今日编辑 | 钱浩楠
责任编辑 | 姜旭晨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