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日期: 2019-10-28 作者: 供稿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举行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党波涛)10月26日,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本届论坛主旨为:交流·融合·创新:文学出版与文学传播。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出版界的专家与会,围绕媒介传播的效应、出版社制度、文学史研究、文学广告、寓言电影、女性电影的困境与突破、听觉文化、网络文学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深化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范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三夕主持。

  彭南生表示,在数字化的今天,面临着全媒体时代媒体的融合发展,传播方式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文学传播也须与时俱进。首先,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文学传播一方面要不断发挥文学翻译、国际学术交流等传统传播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利用数字传播技术,实现“媒介化”的文明交流互鉴。其次,文学的跨国界传播要致力于中国文学的“走出去”。中国文学相对欧美国家文学作品在国际的影响力是不够的,我们应当看到中国文学“走出去”对于传递中国价值、传播中国精神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国文学作品的外文翻译和海外出版进程,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让本民族的文学真正成为世界的文学。

  刘云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文学出版传播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他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中华文化传播的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井喷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代下,中华文化传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他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学出版和文学传播,需要文化工作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此提升我国文学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他强调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传介绍中国发展变化是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

  范军认为,深化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首先是需要加强文学出版、文学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文学出版史、文学传播史的研究。此外,要加强文学出版与传播的实务研究和专题研究。

  对于如何加强文学出版、文学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范军表示,文学出版与传播历来是出版传播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不仅在内容生产上作用很大,而且为出版企业创造了不菲的商业利润。一百年前商务印书馆的林译小说,八十多年前亚东图书馆的新式标点和分段本古典小说,三十多年前前后形成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各种潮流,上十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引进版系列,如今如火如荼传遍世界的中国网络文学,源远流长,千变万化中波澜迭起,风景独特。与文学出版、文学传播相关的新闻报道、研究性文章还是不少,但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文学传播应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和根本

  《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龙协涛表示,华中学术传播论坛成功主办三届,举起了一面学术旗帜。本次会议非同寻常,研讨的主题好,文学传播很重要,文学传播应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和根本。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勇表示,文学经典是一个综合系统值,任何仅就作品本身谈作品,或仅就作家本身谈作家,都不是经典化的实现,而是经典化的幻觉。在这一综合系统中,流派、作家和作品三者之间的经典化是彼此关联的,不能单独对待;与这一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时代主题、作家主体和代表作品三者间的结合。

  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翻印本。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彭林祥以仿古书店的翻印本为例,梳理其翻印品种以及与作家(出版社)的诉讼过程等。他表示,翻印本同样是新文学作品,因其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大量低收入读者的青睐,在新文学的底层传播与扩大新文学接受地域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彭林祥看来,对于新文学翻印本应有辩证的审视,它是一个颇值得深化和细化的研究课题。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编审金炳亮表示,今年是《随笔》创刊40周年,《随笔》一如既往的低调。40年来,中国期刊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爆发,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下的迷茫,21世纪以来网络及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许多刊物停了,也有许多刊物不断改版改刊名改宗旨,改到全然没了原来的踪影。《随笔》在经历了早期(1979—1983年)的野蛮生长后,各方面趋于稳定,从杂志定位、办刊宗旨,到装帧设计、文字风格,连续六任主编而不变,这在现代中国期刊史实不寻常。对于一本以思想见长的文学杂志,以及一家需要经济效益支撑的地方文艺出版社,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认为,对早期《随笔》进行历史考察,无疑具有出版史,乃至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

  据悉,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文学院主办,《外国文学研究》《外国语文研究》《华中学术》(集刊)《出版科学》《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现代出版》《中国出版史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河南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大学学报》杂志协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