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晚报讯(通讯员刘琪)10月29日,学习贯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培训班在恩施开班,全省范围内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领导、专家、工作人员等80多人参加。
恩施女儿城现场教学。
洞下槽灯戏传承基地现场教学。
此次培训班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州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州文化馆主办,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土家女儿城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开班仪式由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坤德主持,副州长郭风旗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我州概况,着重说明了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段天玲作了武陵山区(鄂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为实验区建设做出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授课环节,作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专家团队的一员,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柏贵喜为大家解读了总体规划。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讲解了国家级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与建设要点。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出席此次培训并作了题为《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解》的报告。培训班全体学员还在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灯戏传承基地和恩施土家女儿城开展了现场教学,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恩施灯戏和多种类型的恩施州非遗项目展示。培训课程使参训人员对文化生态保护区有了整体认识,强调了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的重点,为实验区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来源:恩施晚报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