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会改变一座城。
科产同泛婺江船,倒指光阴经廿年。接续20年的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从小到大,犹如婺江之水,与时携行,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活水,累计帮助1400多家大小企业与科研院所达成紧密合作就是最好的注脚。作为省内起步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科技合作盛会,工科会无疑是金华创新驱动发展的“崛起样本”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0月30日闭幕的第18届工科会,用一连串惊艳的数据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百项签约、千人洽谈、万人观展,到会高校院所63家、专家教授280多人,与720余家金华企业现场洽谈;共签订各类科技合作项目127项,协议总金额7.5亿元,比上届增长94.3%;“张榜招贤”、精准对接等活动达成合作意向81项,意向总金额2240万元,做到了企业、院校“双满意”。
本届工科会围绕“精准对接,融合发展”主题,以八大重点细分行业科技创新为重点,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安排了科技合作协议集中签约仪式、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成果展示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技术精准对接、高校人才科技对接、光电两用技术精准对接、金义科创廊道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创新资源精准对接、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暨2019浙江省技术需求“张榜招贤”大赛活动2项现场赛、第三届“科技婺商”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跨越瓶颈 精准制导
解决企业技术顽疾
企业“张榜招贤”是浙江省实现技术需求与供给对接、丰富企业技术难题解决方式的重要创新。它的优点是将企业技术难题需求以降价方式进行竞拍,根据技术难题需求特点量身定制的创新竞价模式。从起初的20多项技术需求到如今公布的100项技术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此种方式作为技术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10月29日,在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暨2019浙江省技术需求“张榜招贤”大赛新材料行业现场赛现场,3项企业技术需求分别由浙江水墨江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永旺焊材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龙川工贸有限公司提出,来自浙江、江苏、辽宁等地的7名“揭榜者”轮番上场,带着各自的技术方案参与现场比拼。
最终,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的浦娟获得大赛一等奖,并与需求企业方浙江永旺焊材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企业提出的这个药芯银钎料加工工艺问题,我早先在实验室的研究中就关注到了,因此这次提出的解决方案其实是有一定前期经验积累的,并非临时起意。”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及电子分装系副教授浦娟说,自己从接到浙江企业的技术需求到提出解决方案,总共花费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通过方案比拼,我确实找到了与我们技术需求十分契合的团队。希望未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早日实现药芯银钎研发的新突破,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钎焊行业来说也是一大飞跃。”该公司总经理盛永旺说,最后的竞价过程,也给企业在拿到解决方案的同时实实在在降低了成本。
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老师孙海林今年已70多岁,白发苍苍的他为何从东北前来“打擂”?“今天企业提到的‘不锈钢制品的焊斑清除及高精密洁净技’,自己其实在相关领域已研究了5年左右的时间,部分技术已运用于保温杯、机电等行业。”孙海林手捧着用自己研发的技术工艺制造而成的多个不锈钢保温杯模型说,浙江这边技术需求丰富,许多需求与他的研究领域有较大契合度,他认为价格不重要,能将学校的技术用起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才是他们得到的最大回报。
已经连续3次担任挑战赛评委的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旭表示,此次大赛的挑战者来自全国各地,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能让技术需求方企业和研发单位之间找到契合点,深入交流,开展合作,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同时也将浙江省能够整合全国的科技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张榜招贤,英雄不问出处。”浙江科技大市场负责人谢英俊说,通过“张榜招贤”,可以把企业潜在的技术需求调动出来,还可以让他们享受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使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据了解,3家企业与院校所签订合作意向,总金额970万元,当天下午的封闭式洽谈达成意向6项,总金额570万元。
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
驶入“快车道”
人工智能面向需求与产业融合,才能更好地激发正能量。与国内其他人工智能展的展品不同,作为第18届金华工科会的活动之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成果展不仅接地气,众多“炫科技”还带着醇厚的“泥土味”。
“这是烧油的吗?多大功率呀?遥控的还是自动驾驶?”在展厅内,一辆外形科幻的拖拉机俨然成了“网红”,不时引来参观者好奇的发问。
虽然是台拖拉机,但却集成了一身黑科技,GPS天线、鲨式呼吸信号灯、无人驾驶……造型酷似蝙蝠侠的座驾,无论如何都与大家印象中的拖拉机相去甚远。
据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工程师张丹枫介绍,这是一款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在这台拖拉机内部,安装有基于高精度农业地图的路径规划以及ROS的农机无人驾驶操作系统,可实现车身360度障碍物检测与避障、路径跟踪以及农具操作等功能。产品载荷实现本地及云平台收集,实时获取产品运行数据,通过积累的农机运行状态与数据,为新一代农机系统迭代提供数据支撑。经过大量的测试,旋耕作业和犁地作业效果良好。张丹枫表示,期望将更多的农业装备送入田间地头,更大程度替代劳动力,更好地助力国家现代农业发展。
一台长得像冰箱一样的炒菜机器人附近同样驻足者众。这台来自上海、名为“味霸”的机器人,只要放入四格净菜,机器自动翻炒,几分钟后,一道名厨配餐的中式热菜就出炉了,还能自动洗锅。据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机器人“大脑”里储存着上百道菜谱,点击上方的触摸屏就能实现买菜、点菜、选口味、烧菜、上菜的流程。目前,炒菜机器人正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长三角G60联席办科创组组长潘宏凯说,此次活动的举办体现了金华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担当。人工智能是蓝海商业,发展前景无限,此次金华工科会专门开辟了人工智能成果展示对接活动,正体现了婺商的商业敏感性。长三角科创走廊联席办将不遗余力支持金华及九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协调创新和一体化发展。
除了无人驾驶拖拉机和炒菜机器人,现场还有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云澎”智能垃圾分类、无人机、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AI社区大脑等600多个实用人工智能成果。
据统计,展示现场以及展会期间举办的对接活动,新促成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交易总金额达700万元、意向45项。每年的工科会,既是集聚优质创新资源、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务实大会,也是政府、院校、企业全员参与的科技盛会,对培育全社会创新意识、形成共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氛围影响深远。
“小廊道”融入“大走廊”
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金华来说,既是重大战略契机,更是伟大历史使命。
金华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展现积极作为——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G60科创走廊共建城市共同发布了扩大开放30条;横店东磁发起成立了G60科创走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了长三角新材料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更高层面参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契机。
在本届工科会期间,长三角G60金义科创廊道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联盟大会在金华举行。该联盟是金华有史以来对本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覆盖面最广的创新合作组织,高度集成、深度挖掘金华科教人才资源,便于与“八大重点细分行业”抱团创新,整体接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金义科创廊道西起金华市区、东至义乌,全长50公里。廊道连接起6所高校、2个省级高新园区、40家各类科创园区、5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说是“金华版”的G60科创廊道。由上海发起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则让金华的“小廊道”加入到长三角的“大走廊”当中,进一步加强了金华与沪苏浙皖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战略合作,服务平台间的共建对接,为金华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与要素资源。
长三角G60金义科创廊道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联盟首任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表示,构筑科创大平台,加快推进长三角G60金义科创廊道建设是金华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强市战略,集聚科技资源、加速科技人才资本充分涌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协同创新联盟将构筑起一座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将对金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持。
金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张伟亚在出席成立大会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科技创新短板,金华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培育工作,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联盟工作正待开展。对此,张伟亚提出三点建议:围绕需求,精准服务,培养各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攻关团队,突破重点产业;发挥优势,特色服务,保持地方特色,主动对接科创高地,实现双赢互补;效果导向,创新服务,探索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
作为沪杭金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金华加入G60科创走廊一年多来,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据统计,目前金华全市共有92家高新企业、11名专家加入G60科创走廊内的12个产业联盟,达成40余项合作意向。相继在上海开展了“标准地”招商推介、在金华举办了九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圆桌会,参与了产业创新系列专题合作,加快打造创新智造基地。
为了在更高层次推动科技创新,金华不断加强平台共建对接,人才、科研院所的互联互通。金华科技城内,浙大网新科创孵化园、石墨烯应用产业园两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交投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孵化园、城投科技孵化园、浙江龙芯智慧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项目纷纷落地。金华全市共有15个产业园区进入G60科创走廊园区联盟,义乌光电信息高新区列入首批G60产业园区合作示范园区。
对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国百强企业等在金华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同时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金华将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助。
目前,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浦江县、武义县、金华开发区等已在沪杭开建或筹建6家异地科创飞地,金华市本级则筹划在临港松江科技城设立G60科创走廊金华科创中心。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2019-11-05 00004版)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