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它”从中国来!大型中非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今日起上线
日期: 2019-11-15 作者: 供稿单位: 消费日报网

大型中非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11月15日起在网络视频平台爱奇艺独家播出,讲述坦赞铁路背后的中非故事。


以“中非友谊之路”之称闻名于世的坦赞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项重大援外工程。1970年代,困难时期的中国先后派遣5万余名铁路工人前往非洲,历时6年修建完成坦赞铁路,它由东往西贯穿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全长1860.5公里,一直以来被外界看作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现已成为坦、赞及周边国家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关于坦赞铁路的历史、现状的报道和影视作品,并不多见。越来越少的新一代人知道那段援建历史和这项伟大的工程。带有意识形态偏见、严重偏离事实的《中国人来了》、《坦赞铁路纪行》等西方纪录片抓住一些问题,不断抹黑中非友谊。诸多因素促使电影学博士、非洲影视专家张勇从全新的、真实的视角出发,拍摄一部最贴近现实的关于坦赞铁路的纪录片。

张勇担任总导演,尼尔斯·汉、孙立臣担任导演,影片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中心、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大使馆、旅游卫视《行者》栏目、义乌市非莱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出品,中寰影业(北京)有限公司独家网络发行。

这部纪录片的独特性在于它聚集非洲、中国和欧洲电影制作人、学者和专家组成一个跨国团队,旨在向全世界受众客观地展示坦赞铁路的样貌与风情。总导演张勇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教授,并作为中非影视合作论坛创办人活跃于中非影视研究和实践领域。其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作品《我从非洲来》讲述了中非合作关系快速发展背景下非洲人在中国义乌生活和打拼的故事,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影响。2017年,《我从非洲来》亮相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同时与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TBC)签约播出;并被赞比亚卢萨卡国际电影节选为开幕影片。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喀麦隆最有影响力的报刊《喀麦隆时报》(Cameroon-Tribune)等****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我从非洲来》曾获“2017中国网络影视年度最佳纪录片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对外传播“金鸽奖”一等奖等荣誉。


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和主题图书《中非之路:坦赞铁路沿线访谈录》是张勇博士的全新力作。此前,影片英文版《TAZARA:A Journey Without An End》已于2019年9月1日至3日在央视纪录国际频道播出,并于11月1日至3日进行重播。纪录片的摄制受到了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支持,王克大使两度接见摄制组,苟皓东公参全力协助影片在坦、赞两国的拍摄。纪录片的播出得到了坦桑尼亚驻华大使的大力推荐,赞比亚驻华大使观看纪录片后更是落下热泪。此外,主流媒体人民网、光明网、《环球时报》还对该纪录片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

此次上线的《重走坦赞铁路》为系列中文纪录片,共包含3集:

第一集 “友谊之路”(A Railway of Friendship),从援建背后中西方的博弈角度深度挖掘不为人知的历史,管窥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摄制组采访了坦桑尼亚开国总统尼雷尔的夫人玛丽亚女士、坦桑尼亚前总理萨利姆、坦赞建设时期交通部长等大量历史亲历者,搜集到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第二集 “铁路为生”(The Life Line),讲述1970年代修建以来,随着历史远去,铁路作用式微,但对于贫困和偏远地区居民来说依然是生活来源、生命之路,摄制组深入铁路沿线数十个大小站点和村落进行口述采访,记录了坦赞铁路的真实现状,并拍摄了坦赞铁路全线风光、动物、民俗、仪式等生动画面。

第三集“坦赞情怀”(Love for Tazara),从马季的相声《友谊颂》获取灵感,讲述坦赞铁路是一代人有关非洲的原初记忆,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因为它去非洲、来中国,重点记录了坦赞铁路中方专家组、公墓管理者、孔子学院志愿者等中方人员的故事,生动呈现了中、坦、赞三国人民共通的“坦赞情”。

致力于研究坦赞铁路的丹麦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者尼尔斯·汉博士作为行走者的出镜,无疑也是该纪录片的亮点之一。资深影视发行人、中寰影业负责人赵语嫣女士表示:“《重走坦赞铁路》以独特的行走者视角突出了影片的客观性,通过尼尔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口提问所得到的细节,向观众展示了坦赞铁路的历史、现状及其沿途的风土人情,这是一部学术性和商业性俱备、专业性和观赏性俱佳的纪录片作品。”

大型中非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已登陆网络视频平台爱奇艺,更多精彩故事尽在影片之中。

来源:消费日报网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