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分餐制+公筷公勺”是中国传统文化
日期: 2020-03-06 作者: 供稿单位: 第12版:现象

在重视礼法的周王朝,分餐制就已承载着道德教化的目的。我国“分餐制+公筷公勺”比“合餐制”的历史长得多。

进入文明时代,分餐制曾是贵族的饮食方式,民众也在学习贵族的分餐方式,因此分餐制得以在全社会普及。

《史记·项羽本记》中描写的“鸿门宴”中,就透露出当时实行的也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一人一案。

在唐代,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弟子,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有一张高桌,放着餐具和食物。

宋代以前,由专人使用公筷公勺为食客夹菜,大家分桌吃饭,是文明礼仪。宋代以后,合餐制才逐渐变成社会主流饮食习惯,延续至今。

现在,依然有不少中国人保持出门带筷子等习惯。无论是为了防疫,还是弘扬中国文明礼仪和传统文化,都应该鼓励“分餐制+公筷公勺”。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生导师宣炳善


来源:《金华日报》(2020-03-06 第12版:现象)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