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任何一种治理实践活动中,模糊性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变量。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无论是在治理结构上还是在治理过程中,都天然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在许多方面具有正面效应,有利于提升大学的包容性、增加大学的适应性、维持大学教师的自主性。但是,维系大学治理模糊性的价值的同时又要克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非易事。它需要大学教师与行政人员的人际信任、大学领导者的领导力,以及大学内部张弛有度的规章制度。然而在新管理主义的背景下,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大学治理的清晰性和精确性,乃至回避甚至不能容忍大学治理的模糊性,对此我们应予以警惕并力求改变这种趋向。
关键词:大学治理;模糊性;新管理主义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JZD039)
作者简介:刘爱生,男,江西余干人,浙江师范大学副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高等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大学治理研究。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