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对学生负责,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在“校友云中对”活动上,郭剑峰分享师范生专业素养提升四大理念时说。
近日,郭剑峰、王海斌、王卫兴三位浙江省特级教师以“云端”形式重聚浙江师范大学,就地理学生专业素养养成、今年就业形势、地理教师求职技巧等方面,对学弟学妹们进行指导。
巧的是,他们三人都来自地理环境学院地理学教育本科92级。那个夏天,为了招生,时任班主任的吴樟华,亲自跑到杭州,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完成了30位学生的招生指标,加上另外3位直接保送的学生,地理学教育本科92级就这样“凑齐”。
一开学,吴樟华就强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懂得管理学生是作为一名老师的两大法宝,所以他鼓励学生多“泡”图书馆,夯实专业基础,又主动放权,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发展所长。“毕业后大家在教育、科研、管理等不同领域施展拳脚,打出一片天地,我很欣慰。”吴樟华说。
三人也确实牢记师长教诲,在“授人以渔”教育的理念下,一代代薪火相传,25年践行师者使命,用“使命与担当”守护师者初心。
从教25年,郭剑峰一直遵循着“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的道理。刚任教时,他便自制“透明幻灯片”来教学,到2000年电脑热兴起时,他耗费1个多月的时间精力,自行摸索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演变规律的学科,只有不断‘创作’教材,才能更好弥补利用板书、挂图方式教学的不足。”求知毅行、热爱钻研的性格,让郭剑峰在2014年成为“千里挑一”的地理特级教师,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地理特级教师,再到现在的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地理教研员。
现任武义一中校长的王海斌,始终强调“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凭着对学科论文的创作热情和一股子钻研的劲儿,王海斌写了不少好文章。那时,不满30岁的王海斌在3年内就发表了100多篇文章。而王海斌对写文章的兴趣,始于大学时在系刊《子母线》上发表的两篇小论文。“如果没有那两篇小文章,恐怕我不会在写文章这事儿上能有这般始终如一的热爱。”王海斌说。
王卫兴现任临海市回浦中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兴认为,地理教师应不断夯实学科与教育知识,增强班级管理、沟通合作、教学设计与实施等专业能力,深化对职业、自我与师德的认识,牢牢把握住“知道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怎样教得好”三个核心问题,提高专业素养。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