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全球战疫·连线丨疫情中的埃塞俄比亚:志愿者说勿以善小不为
日期: 2020-04-30 作者: 供稿单位: 澎湃新闻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平均海拔2450米)地处东非高原,是世界上海拔高度排名第三的首都。

在埃塞俄比亚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前,甚至有言论认为埃塞俄比亚地处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能够杀死病毒。3月13日,有老师课上还打趣道,也许东非人民对病毒能产生抗体,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遗憾的是,当天上午肯尼亚宣布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下午,埃塞俄比亚跟着也公布了首例确诊病例。

疫情下的亚的斯亚贝巴 照片摄于3月14日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我所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简称:亚大),是埃塞俄比亚最高学府。学校及周边片区是旅游景点,因此常常能看见旅游巴士开进校园。

埃塞俄比亚在二战期间曾被意大利短暂占领过,许多意大利游客热衷到此旅行。2月中旬,意大利疫情暴发迅猛,我们担心会有来自欧洲的境外输入病例,因此尽量待在留学生公寓,减少外出。后来有媒体报道称,35名在埃的意大利游客签证到期后拒绝回国。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调侃道,非洲终于迎来了来自欧洲国家的“非法移民”。

疫情下的校园生活

从我在这学习的第一天起,每次进教室前都要和班里同学一一握手碰肩问好。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大家默契地不再握手,有时通过碰脚以示友好。

3月16日,埃塞俄比亚总理办公室宣布关闭所有中小学,暂停体育赛事,并取消大型会议。随后,亚大通知停课两周,学生仍可留住校内。3月下旬,各大高校遣散学生回家,但仍有不少残疾学生留在校园内。M同学回到家乡之后告诉我,首都以外的绝大多数地区基础设施较差,断水断电断网持续时间更长,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校园大门处搭建的洗手台 摄于3月22日

大学被陆续征作隔离点,我所在校区也不例外。3月27日,校领导告知留学生,亚大即将作为隔离点,建议大家尽快回国。而回国航班断崖式锐减,机票价格暴涨,一票难求。

三天后,我们搬出亚大。那天,我接到班里D同学的问候。他问:“你觉得这次全球疫情还有希望吗,会很快结束吗?”D同学和妻子生活在亚的斯亚贝巴,一边在教育机构教书,一边攻读硕士。在我们班里,像他这样半工半读的同学是多数。我很遗憾地回答他,疫情在非洲才刚刚开始,希望他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学校关闭了,我们的课业仍在继续。事实上,埃塞高教部一直尝试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继续学业。我们老师也借助网上教室(Google Classroom)布置了阅读作业和论文。但随着疫情扩散和网络限制,课程进行的并不顺利。

亚大学生排队测体温进校 照片摄于3月22日

埃塞俄比亚最初的病例都是境外输入型病例,部分在埃外国人表示受到了本地人的歧视和骚扰。总理和宗教领袖都呼吁民众保持理性,不要仇视外国人。我戴着口罩在学校附近买菜时,大部分时候人们还是如往常一样友好。有时会听到有人喊“China”、“Corona”,大多都是以开玩笑的口吻,也有因为朝我们喊“Corona”而主动道歉的孩子。自古以来,传染病与人类社会相随相伴,疾病带来的恐慌使歧视和偏见也从未离开过。虽然排外举动叫人不适,却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

埃塞的防疫措施

疫情发生后,埃塞俄比亚联邦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阻止疫情蔓延。这些措施包括分配紧急预算、关闭学校和娱乐场所、关闭陆地边界、入户检测、消毒街道、居家办公、打击非法哄抬物价行为、设立粮食站等。

众所周知,非洲大陆医疗体系薄弱。根据世卫组织2015年的数据,埃塞俄比亚医院平均每千人只有0.3张床位,而韩国有11.5张。为应对可能扩大的疫情,埃塞俄比亚建造了可容纳1000名患者的“方舱医院”。无疑,新冠肺炎疫情会占用埃塞医疗卫生系统中原本就稀缺的资源,从而减少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对其他疾病的投入,比如霍乱、疟疾和艾滋病等。

无论在哪个国家,街头流浪汉都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群体之一。4月中旬,埃塞首都数千名无家可归者被安置在不同的隔离点,观察两周。其他地区也在采取这一措施。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全国大约有8.6万人无家可归。

由于埃塞俄比亚的监狱条件较为恶劣,联邦政府于3月25日释放了4000多名囚犯,其中许多人是因“轻微犯罪”和毒品犯罪被关押,或者还剩不到一年的刑期。随后,各州也相继释放了一些表现良好的囚犯,全国累计释放了18000多名囚犯。这些囚犯包括许多老人和妇女,他们回到家中能得到子女们更好的照顾。

疫情期间,全球各地实施飞行限制,来自联合国、援助国政府和慈善家的援助物资,都通过埃塞俄比亚转运送至各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在协调各项援助非洲的联合救援行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民众对此反映不一,有人引以为豪,有人则感到担忧并要求埃航尽快停飞。

此外,非洲国家需要考虑如何在疫情期间调动国内资源。在埃塞俄比亚,多家企业转型生产口罩等医疗物资以满足疫情需求,一些餐厅自发为穷人准备免费食物,服装店老板将剩余的布匹制作成口罩免费发放给市场附近的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协助分发防疫物资,并为生活困难的老人送去食物。一些高校的学生协助配制消毒液,为医护人员制作防护服。

在街头乞讨的妇女 摄于4月22日
虽在困难时期,我依然经常能看见路人对街边的乞丐慷慨施舍。尽管志愿者、捐助者自身物资也匮乏,而且这些帮助对于埃塞穷人,或是整个疫情防控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正如一位志愿者说的那样,“Never too small to give”(勿以善小而不为)。
志愿者在候车区贴上间隔标识
此次疫情中,埃塞俄比亚媒体在提高民众预防意识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网民借助社交媒体,观看并分享防疫歌曲和宣传片,学习如何正确洗手、制作消毒液、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作为埃塞俄比亚唯一的电信运营商,埃塞电信公司也积极为支持抗疫改善其服务。近日,经常能够收到埃塞电信平台推送的防疫宣传短信,拨号通话的前十几秒都会听到防范疫情的语音提示(阿姆哈拉语)。
某天,我收到埃塞电信公司推送的短信,告知民众可以通过手机募捐,仅需编辑短信(金额的数字)发送至“444”,即可捐款成功,操作十分简单。
作者回复捐款短信,捐了10比亚尔(Birr)
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还推出了新的话费套餐“Stay at Home Mobile Package”(宅家优享包),鼓励民众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外出,新的套餐费用与平日套餐价相比优惠了50%左右。
疫情下的宗教和节日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宗教氛围及其浓厚的国家。据官方统计,有近一半的人口信仰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国教),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穿梭在城市中会发现,许多人脖子上戴着十字架,出租车和小巴士的窗户上贴满了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图像。每天都能听到从清真寺传来的宣礼声,做礼拜是本地穆斯林每天雷打不动的坚持。
埃塞俄比亚的法律规定,国家电视台不允许播放宗教相关的节目。但疫情之下,政府放松了广播规定,并让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领袖在四家国营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发表演讲和主持祷告。此举旨在鼓励民众通过电视直播或电台转播,在家中进行祷告,避免任何宗教集会。
东正教主教Memhir Girma Wondimu在进行网络直播
在埃塞俄比亚,宗教动员也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部分。与年轻的现代官僚机构相比,宗教在这个国家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巨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宗教领袖需要在抗击疫情中承担起关键角色,将民众的信任转化为积极配合抗疫的有效号召力。
4月19日凌晨,我坐在窗边听见远处教堂传来的祷告声。这天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重要节日——复活节“Fasika”。由于埃塞俄比亚遵循朱利安历法,其复活节时间(即埃塞俄比亚日历2012年4月8日)相较于欧洲基督教的复活节晚了一周。
打开社交媒体的直播平台,想感受一下疫情下的节日气氛。视频中,祭司们在不同的教堂中念诵祈祷经文。而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中,教徒们一同进行祷告,彼此祝福。
复活节的清晨,我像往常打开窗户。平日里的喧嚣声不见了,巷子里也没有行人经过。对于东正教教徒而言,这一天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人们常常不远万里回家庆祝节日。住在隔壁的埃塞姑娘因为工作不能回家,但在这一天还是穿上了传统服饰。
此前,为防止疫情蔓延,政府几乎暂停了所有的州际公共交通运输服务。4月16日,政府宣布恢复州际交通运输服务,恰逢复活节前夕,民众归家心切,汽车站一下子涌入大量旅客,此举遭到网友们的批评。
复活节意味着教徒们长达56天的禁食将在这一天结束,家家户户会从牛羊市场买回活禽,在家中宰杀,准备美食盛宴。与往年不同的是,国家限制了城际交通运输,周边地区的产品没有办法运往首都,导致部分产品(如蔬菜、辣椒、洋葱)价格上涨。居住在首都郊区的农户这两周都会赶到集市中心摆摊。透过媒体的图片及视频报道,我们看到市场里人山人海。
对于那些以销售牛羊维持生计的农户来说,复活节期间的销售收入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来源,他们不得不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赚钱。即便如此,许多农户一天的收入还不足以支付当天的交通费。
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不禁令人担心埃塞俄比亚人民面对的另一个“敌人”——东非地区70年一遇的蝗灾。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移栖植物害虫,一群覆盖一平方公里的小型蝗虫一天可以吃掉相当于3.5万人的食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在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六个受蝗灾影响最严重的东非国家约有2000万人正处于严重的粮食危机状态。国际货运中断限制了用于消灭蝗虫的杀虫剂的进口。在整个粮食供应链中,农民、加工厂、卡车司机和码头工人的工作也都因疫情受限。
到处都是想好好生活下去的人
埃塞俄比亚已经进入雨季,首都开始降温。穆斯林斋月的前一天,我戴着口罩出门买水果。街上的人少了许多,但大多数人并未戴口罩。
水果摊和杂货铺都用绳子或木架将店主与顾客隔开(以下照片均摄于4月22日)
亚的斯亚贝巴于4月20日实施了单双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但从街上行驶的车辆能看见这项措施未得到严格实施。
小巴士中的乘客大多未佩戴口罩
餐饮店中佩戴口罩的员工
在一个贫困的国家,无法关闭所有店铺、限制人们的行动,并要求他们时刻呆在家里,因为大多数人是靠每天的收入谋生。埃塞俄比亚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普通民众无法依靠失业金或社会保险,没有收入就意味着在疾病降临时他们无法购买和享受到医疗服务。和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一样,这里到处都是那些想好好生活下去的人。
路边手工补鞋
尽管抗疫之路漫漫,但在非洲疫情日益严峻之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地区经历了惨烈的“战疫”,埃塞俄比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评估世界各国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当人类面临最大的威胁时,也就是人类进行反思和吸取教训的时候。
最后,希望埃塞俄比亚人民在困难时期依旧保持乐观精神。


作者:王嵘婷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政治学研究生,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